第304章历史上有没有寥寥几笔,却惊天动地(1 / 2)

【历史上有没有那种,只用了很少的文字,却记录了一天惊天动地的大事。】

各个朝代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提问,他们哈哈大笑了起来。

什么算大事?怎么又算惊天动地?

是天灾之年饥饿之民易子相食,还是国破的时候无数百姓无家可归?

他们不过是生活在荒野的杂草,只有在朝廷繁华之时,他们的生活才能过的好一些。

而各个朝代的读书人看到天幕上提问,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不管史书上写的皇帝崩、葬桥山,还是岁大旱、易子而食,无不诉说着历史的残酷。

只是这些历史,都被埋进了故事堆,等待后人去发掘。

而真实的历史情况,却消灭在历史的时间长河中。

哪怕他们想探讨,也只能空凭想象,想想当时的情景。

秦朝。

秦始皇看到天幕上的提问,他默默不语。

自从华夏文明从远古开始,华夏民族时刻经历过不同的大事,然而能记载在历史上的,更是大事中的大事。

只是这大事中的大事却被那历史学家,用寥寥的几笔,写出了所有的经过。

看了很荒唐,可却极为的现实,就算后人去追究,也只知道大概情景,却并不知道当时的情景。

比如他秦朝大将白起,坑杀了楚国40万军民。

只怕流传到后世,也只是这寥寥的几笔。

然而当时战争的惨烈,以及无数大秦人的牺牲,应该并不会记录在历史当中。

可是作为一国的君主,他还是命人,把这些东西记录了下来。

甚至六国所修的史书,他也藏在咸阳宫内。

秦始皇希望后世之人,能够在其中这寥寥的几笔当中找到教训,也希望他们处理事情的时候,能够做一个参考。

只是他不知道自己做的一切,最终留到后世,又是什么样的状态?

汉朝。

汉武帝刘彻看了天幕上的提问,他叹了叹气。

华夏文明虽然自古以来就有传承,更是一直被史书记载,可是到了六国时期,因为各个国家为政,就产生了不同的历史。

然而,他们所写的历史,却又各不相同,里面相斥之处更是多不胜数。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把这些史书收集到了咸阳宫,更是让人编写出了官方的史书。

只是随着秦朝的灭亡,大部分书籍都被项羽烧毁。

让无数人羡辈的成果,最终化成了灰烬。

汉朝建国以后,他再一次让士官们整理所有的史记。

其中一个人物引起了汉武帝刘彻的关注,那就是正在继承家族一致的司马迁。

他的家族在周朝就是太史,其家族内掌握着太多史书。

而他的父亲在临死前对他说:“华夏从鲁哀公获麟到现在四百多年了,其间由于诸侯兼并混战,史书丢散、记载中断。

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贤明的君主、忠义的臣子的事迹,我作为太史而不予评论记载,中断了国家的历史文献,对此我感到十分不安,希望他能够把这些历史整理,流传后世。”

司马迁在听到父亲的遗志之后,就开始整理家族内的所有史书,不断的编写,只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弱小,杂乱的史书又毫无头绪,才让他修的史书进程缓慢。

汉武帝刘彻知道这种情况之后,就给他下了圣旨,让他负责编写华夏自古以来的史记。

并给他派遣了大量的人手,去帮他整理史记。

司马迁得到命令之后,他无比的感动,并编辑这些史书,不只是因为父亲的遗志,更是他从小的愿望。

三国时期。

曹操看到天幕上的提问,他喝了一口闷酒。

华夏从远古时期到现在,经历了太多的风雨。

无数雄才大略的人物,也都埋葬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无数惊人的事迹,也最终成为了史书上那一段简简单单的文字。

他不知道他最终会被史书上怎么记载,可是华夏从来没有忘记那些需要被铭记的人。

隋朝。

杨广看了天幕上的提问,他哈哈大笑了起来。

做为大隋的天子,他有着自己的愿望,他希望通过自己不断修建的大基建,让后世的百姓能够铭记。

哪怕是史书上短短的一笔,也将是他灿烂的一生。

至于那些百姓,那是什么东西?不过是他成为千古一帝熊熊烈火中的木材。

特别是在他看到天幕上的视频之后,更希望自己能够超越秦皇汉武,背后是大书特书!

唐朝。

李世民看到天幕上的提问,他想起了玄武门之变。

他不知道后世如何记载这件事,可毕竟这天下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