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各个朝代看到评论后的反应(1 / 2)

《晚春:我大伯说,祖上是做官迁到房陵这边的,我现在怀疑是流放。》

《逍遥呀:流放到哪里,这和没流放有啥区别。》

《下雪了:远古时候那里是云梦大泽,就算是古代那里也有很多湖泊,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在这里建立那政权才算正式开发,现在你明白为什么会流放到这里了吧?》

各个朝代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觉得天幕上说的很对。

房陵这个地方随着各个朝代的开发,到他们这个时候早已经成繁华的地方,这流放和没流放还真没有什么差别。

不过他们想想那里流放的人群,他们表示了理解。

毕竟那些可是权贵之族,就算再怎么落难,那肯定也有人照顾。

而不像他们这些百姓,真正的成罪犯之后,就可能命不由己。

于是他们开始让自己的子孙学习知识,期望着他们能够改变命运。

各个朝代的皇帝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也记住了这个地方。

既然这在后世能够成为繁华的地方,那肯定有着他的优势。

那里虽然在他们这个时候自然条件并不好,可他们相信随着历代百姓的开发,早晚也能成为那鱼米之乡。

而一个朝代想要繁华,就离不开粮食的自给自足。

毕竟吃不饱饭的百姓,可是会跳起来骂娘甚至反抗的。

于是他们都召集了大臣,商讨着如何开发这一片区域。

最终他们派出治理水域比较有经验的官员,去这个地方进行勘察,并制定如何改变这里的气候环境。

宋朝。

赵祯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陷入了沉沉的思考。

随着天空上天幕的出现,整个大宋也越来越繁华,和海外各国的贸易也越来越多。

可是经济高速的增长,基建并没有跟上。

人们还行走着原来的土路,进行各个城市的贸易。

就算和海外贸易也只是那几个港口,想让更多的省份参与,却需要国家更高的投入。

虽然大宋财富在古代比各个朝代都多,甚至是一些朝代的几倍,可是三冗一直压制着大宋的朝廷,让大宋都没有喘气的机会。

现在大宋根据天幕上的视频,早起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

只不过朝廷的财政还没有缓过气,并没有办法大规模投入基建,去建造水泥制造的公路以及可以用蒸汽机拉的火车。

他们只能够利用水路,而相比黄河这条大河,长江虽然航道比较险要,可是水量更加的充足,也更适合航运。

并且大宋比较繁华的地方,也是位于长江流域的各个城市,以及更南方位于河边的城市。

而且这些城市,他们也可以根据河流,流向海边的港口,个海外的国家进行贸易。

特别是南方的泉州,更是大宋最为繁华的港口。

在赵祯看来,既然让男方有如此的优势,那就应该多加发展商业,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的税收。

于是他找来了大臣们一起商议,如何治理那南方的水域,让南方的贸易更加的繁华。

明朝。

朱元璋看了天幕上的评论,他对旁边的朱棣冷冷的哼了一声。

他在金陵城建立国都,就是因为北方随着战乱,早已经失去原来的繁华。

大量的人口,更是在战乱中死亡或者逃向南方。

建国初期,为了让到北方荒无人烟的地方能有百姓,他更是做出了几次人类大迁徙,才让那北方有了一些生气。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位是儿子可是了不得。

在他去世之后,不只是夺取了他侄儿的皇位,更是把国都迁移到了北方燕京。

虽然他定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家法,可是也失去了南方的基本盘。

甚至还设置了一个空壳朝廷在这金陵城,期望着他能够在国家灭亡之际,能够发挥它的作用。

然而他并没有发挥他的作用,在国家灭亡之时,导致朱由检吊死在煤山。

朱棣听到朱元璋冷冷的那一横之后,他立刻乖乖的站在了旁边。

他可是了解他这位父皇,如果他这个时候敢做一点动作,等下可能就可能被朱元璋找出他的不是,并进行棍棒教育。

朱元璋看到在那旁边乖乖的朱棣,他也只好忍住自己教育他的想法。

随后就和太子朱标商讨起来如何开发那新大陆,并时不时的征求一下朱棣的意见。

最终朱元璋给朱棣下了圣旨,让他带领军队去那新大陆开疆辟土,并在那里建设自己新的藩地。

而那倭奴岛则流给他的儿子朱高炽,让他成为那里的藩王。

朱棣接到圣旨之后赶紧谢恩,要知道这样的圣旨,就明确的告诉他了,他家将会出现两个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