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会议复盘,难得贴标签的机会啊(1 / 4)

最新网址:冠军代表队发言完毕,陈钧手中捧奖杯,带队从台上下来时。

他这边都没等给身旁的队员,分享分享获得第一的喜悦呢。

周围早已伺机多时的记者,带着身旁的摄影师,立即涌到跟前。

陈钧捧着奖杯,就感觉到眼前一晃,一堆麦克风就堆到了眼前。

到底是民间宣传性质的竞赛,有做媒体的人参与就是不一样,受到的关注度还挺高。

“你好同学,可以说下兵棋推演大赛得到冠军后的感想嘛?”

“同学你们好,我们是千龙网的记者,可以分享下这次竞赛中你们认为最强劲的对手嘛?”

“同学们,我是新浪网的记者,能耽搁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做下专访吗。”

“.”

听着周围杂乱的声音,陈钧目光扫了一眼围上来的记者,报纸媒体方面有《京都日报》,《京华日报》。

电视媒体也有新闻社,国际广播电台等等。

就连网络媒体都来了不少,其中新浪,网易,腾讯之类的大网站,都安排人过来了。

这是上面默认的行为,陈钧在接受采访时,自然不会扭捏啊。

就当是给陆院做下宣传,陈钧每次对着摄像机回答问题时,都会从容的先报下号,来自西京陆军边防学院的谁谁谁。

反正接受采访整体上来说,就是一宣扬学院,二宣扬本次大赛的对外的宗旨,加强国防全民教育啥的。

这东西又不难。

就像是万金油回应一样,不论逮住啥问题,回答来回答去无非就是“感谢这次竞赛平台让我们学到了什么”。

“在这次比赛中认识到了什么”,再不就是“本次比赛什么东西让自己受益匪浅”。

陈钧虽说以前,没有经历过啥接受采访的经验,但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嘛。

对外自然不需要大谈特谈电子战理论,信息化应用啥的。

首先这东西就算不牵扯保密,在这种场合说了也没用啊。

其次采访的记者也不是想听这些。

陈钧干脆随便挑了一场比赛,拽上那么几句专业的对抗词汇,几分钟的功夫就将采访的事情搞定。

他这正准备带人跑到台下,看人家亚军,季军领奖的场面时。

整队人都没走几步,迎面又碰到从不远处协会大楼,匆匆跑过来的杨传州。

瞧见他过来,陈钧自己都明白怎么回事了。

他顺势将手中的奖杯递给梁魁,快速动手整理下身上的军装,抬头看向杨传州。

抬手敬礼:“中校同志好。”

“嗯,别好了,走吧。”杨传州笑着回礼,随即对着队里其他队员微微点头后,拉上陈钧就离开了人群。

往前走了几步,陈钧都还没开口打听下这次首长找他什么事呢,毕竟两人这几天经常打交道,也算是混熟了点。

杨传州却率先瞥了陈钧一眼,抽空子问道:“陈钧。”

“到。”

“你电子战受过专业的培训课嘛?”

培训?这玩意上哪培训?

刚才国防大学代表队的队长,李文博问过他,现在就连杨传州也问。

从这点就不难猜出,首长这次叫他过去是为啥了。

毕竟,人家首长也不会闲的,动不动就找他聊天啊。

陈钧自认面子还没这么大呢。

肯定是要询问作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不过电子战方面,他的确没有受过大军团指挥方面的培训,只是陆院课程有教过信息战的各种定义,以及作战各种要素。

再结合他对电子武器的了解,综合下来,想要在兵棋推演大赛中占据一定的优势,没啥难度。

陈钧根据杨传州的询问,得出结论可能是首长想询问这个问题后。

他果断的摇摇头:“没有经过培训,大多都是我自己摸索的。”

“嗯,那走吧。”

杨传州轻声嘀咕着,回头又看了眼陈钧,没有在开口询问。

说实在的,部队里面表现优异的一抓一大把,从来就不缺表现好的同志。

能被上面人注意到的学员,更是少之又有。

雏鹰培养计划名单中的储备干部,又不止陈钧一个人,这三年下来,都储备七八百了。

陈钧只是其中一个。

但让杨传州纳闷的是,这小子表现的点,好像每次就恰好瞄准首长关注的问题似的。

当时强军计划考试,上面正处于对军改初期大方向商定的阶段。

很多理论以及具体的实践,都还没有定型,属于高层间的会议热点。

就在那时候,陈钧写了一篇《未来强军计划》的文章,引起上面人的关注,甚至还在军部年度总结大会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