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这孩子说的有道理(1 / 2)

“钱老师!”钱多多带着女儿刚出院子,隔壁的王建云就追了出来。

“你先看书吧,下午给你们辅导。”钱多多道。

“好的。”王建云拿着书回去。

走进教室,里面又坐满了学生,闹哄哄的。

钱多多头大,这启蒙的、小学的、初中的都有,自己哪儿教的过来?

启蒙和小学的还好办,主要是语文、数学。

初中就难办了,课程多,语英数理化、还有政治、历史、地理,自己分身乏术呀。

看着孩子们期盼的眼神,钱多多不忍直视。

“我们制定一个时间段,早上八点半到十点学龄前小朋友上课,十点十分到十二点解答小学同学们的问题。

下午是初中同学们的答疑时间,上午不用来课堂,在家复习、预习功课。”

钱多多说完,大家不说话,没人出去。

“老师,我们不说话,就想听你讲课。”孩子们沉默了一会儿道。

学校的课讲得枯燥,钱老师的课内容丰富、好多东西都是他们没有听过的,而且还有互动。

以前没理解的地方在这里得到答案。

这么有吸引力的课谁不想听?

钱多多也不好多说什么,开始上课,今天学《登鹳雀楼》。

钱多多先教孩子们读这首诗,认简单的生字。

然后把地图挂上,讲这首诗发生的地方在哪里,诗人的历史背景等等。

提问的时候,所有孩子们都举手,甚至还有孩子提问。

大一些的孩子们在学校背过这首诗,仅限于会背,但是没有深入解读,更没有人讲解它的背景。

没觉得这些古诗有多美,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这会儿像听故事一样听完,不但了解了一段历史故事,还了解了诗人所处的时代和他的一生。

同时也知道了诗中的鹳雀楼在现在的哪个地方,涨了不少知识。

下课后带着女儿上完厕所,就被小学的孩子们围着问这问那。

“小雅,到阿姨家来玩。”崔大姐见钱多多顾不上小雅,就带着一起回家。

牛牛也跟着,四个孩子挤在崔大姐家的小饭桌上写字。

“政委!”十二点过学生们才散去,钱多多得以解放,出来正好碰到高政委。

“啥事儿,钱老师?”高政委笑呵呵的。

“是这样,学校只有我一个老师恐怕不行。”钱多多斟酌了一下说道。

“孩子们不听话?”高政委问。

“不是,孩子们很听话,也很想学,只是我一个人教不了那么多课。

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初中初一到初三、另外还有一个即将上高中的。

课程不但只有语文、数学,还有物理化、政治、历史、地理,甚至还有生物。

政委,就算我能教,可时间上也错不开。”

钱多多没说一天八节课不停说话,要不了几天,老师的嗓子就得废。

“嗯,这是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高政委虚心请教。

“现在是暑假,我也只能分时段给他们解答疑难,等开学了,这个问题不解决,会耽误孩子们的。

我现在一个人顶天能把小学孩子们的课教了,初中高中是真没办法了,时间上安排不了。

政委,能不能让初中、高中的孩子还是去临芝的学校?”

“钱老师,如果那里的学校教学质量能行,即使再远,大家也愿意去。

可是孩子们听了你的课都不愿意去,学校里也只是照本宣科,跟孩子们看书自学没啥区别。”

“政委,不行的话,我还有一个办法。”钱多多想了一会儿道。

“什么办法?”

“初中、高中的孩子回内地借读,学籍保留在临芝学校,等高考的时候回这里,这里的高考录取成绩比内地低,孩子们考上大学的几率高些。”

钱多多说的这个在历年的高考大军中不是个例,好多人把孩子送到教育资源好的地方读书,等高考的时候又送到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地方。

这样做对于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地区的孩子来说不公平,一直被抵制。

不过这些军人的孩子实属无奈之举,这里上学困难,当地教育水平太低,不得不到内地借读。

最后挤占的高考名额是这里的,对内地造不成冲击。

当然,对这里的其他孩子确实不公平。

“这个办法不是不行,只是孩子们恐怕回不去。”高政委沉思片刻道。

“为什么?”钱多多不解。

“没有住的地方!”高政委回道。

钱多多这才想起,八十年代住房紧张,一家三世、四世同堂比比皆是。

一个二三十平的房子通常住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