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招安(二)(1 / 2)

无复兵戈 白马踏明月 1041 字 3个月前

郑直看到这个自称是魏国招安使的年轻男子时,一度怀疑他是不是喝醉了因而胡言乱语。

可当他不经意间与这个年轻人双眼对视了一次后,这个年轻人明亮的双眼让郑直改变了自己先前的看法。

“既然你说你是魏国招安使,可有证明?”

郑直盘腿坐在上首,突然指着刘体仁问道。

刘体仁笑着说道:“请大当家容我给鹰扬军王长史写一封信,一切自然明了。”

郑直挥了挥手说道:“你若是能让鹰扬军后撤十里,我便信你。”

刘体仁摇了摇头说道:“大军作战,怎能轻易后退,再者说了,剿了郑玉,不也正好遂了大当家的愿?”

郑直围着刘体仁慢慢走着,同时又问道:“你也知道,我先前虽然是大魏运河水师,可南陈来后我便投了南陈,此时再投回大魏,恐被人清算,不知上官能不能排解在下的这个忧虑。”

刘体仁瞅着郑直说道:“大当家投回大魏,自当既往不咎。”

刘体仁话说得直白,郑直自然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他站起身说道:“我转投魏国,我手下的兄弟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刘体仁道:“大当家营寨中老弱妇孺亦不在少数,若要投了南陈,这些人的生计恐怕还要依仗南陈吧。”

见郑直点头,刘体仁说道:“若是留在青州,依旧是运河水师,又主管漕运,家眷尽数皆可随军,大当家以为如何?”

郑直内心想得便是这样,但是他虽然满意,却并没有急着表态,而是做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说道:“可此事我并不能一言决之,需召集营寨中许多老兄弟一齐商议一番,不知上官能否稍待几天。”

刘体仁猜到了郑直打得什么主意,他也不点破,只是点点头便跟着一名郑直的亲信去了正堂后一座小院中歇息了下来。

坐回小院的刘体仁看着门前站着的两名郑直亲信,心中微微一动,而后写了一封信,拜托郑直的亲信转交到百里泊外。

“他说,这封信可以随意打开?”

郑直一边问一遍接过亲信递来的刘体仁书信。

他打开后,仔细看了看说道:“这人倒是有意思地紧,还知道作一首诗?”

“他说交给何人了吗?”

“说是百里泊外一个码头上有一名书童在等待。”

“帮他送下去吧,再顺道催促一下三郎,问问他南陈招安使何时到?”

当郑直的亲信将刘体仁的那封信送给等在码头上的书童后,那名身材消瘦的书童便匆匆驱赶着一驾马车离开了码头。

是夜,王玄素的中军大营中,突然迎来了一名自称招安招安使贴身书童的人。

“待闻明月满扁舟

价有青莲第一州

而此不须谈往事

沽来何处得诗游”

王玄素轻轻念着,随后对一旁的行军长史孙孝说道:“下令,今夜趁退潮时,将南边的浅滩上打满木桩,一定要结实,再派人日夜守卫,不要让大泽湖里的贼寇露头查到南侧的变化。”

孙孝好奇地说道:“为何只堵南侧?”

王玄素扬了扬手中的信说道:“我们这位招安使在信中明明白白地说了,郑直想要待价而沽,那我们就想办法先剿了郑玉,让他有点压力。”

孙孝指了指沙盘上的大泽湖说道:“我军没有大船,难以深入芦苇荡,如何剿灭他们?”

“征调舢板走舸四十艘,船上装满火油罐,选四十名熟悉水性的死士,驾船冲进芦苇荡,进入后便点火,而后大军在南侧浅滩两侧布阵,等他们冲出来撞到木桩上,便用弓弩解决战斗。”

孙孝却说道:“这几日都是南风,我们这么做岂不是把自己给烧着了。”

王玄素坐在桌案上说道:“这南风刮了许久了,总不会一直刮得,把羽葆挂的高一些,派人盯得紧一些。”

“诺!”

刘体仁在住进小院后,便悠然自得的看起了书,每日吃着郑直特意吩咐送来的百里泊鲤鱼,一连五日皆是如此,一点没有着急的意思,郑直却犯起了嘀咕。

等到郑泰从郑玉那里回来后,郑直便急切地询问起情况。

“郑玉那小子说什么都不愿意回来,那个在他船上的南陈招安使倒是愿意来谈谈,可是有个条件,要先杀了我们营寨中的魏国招安使他才愿意谈。”

郑直皱着眉头说道:“这魏国招安使来的隐秘,他是如何知晓的?”

郑泰挠了挠头尴尬地说道:“我为了加些筹码,本想说出来让南陈招安使快些下决定,谁料那南陈招安使不按套路来。”

郑直听后指着郑泰半天没有骂出口,只得作罢。

“现如今如何能杀那魏国招安使,你再去一次,就说人已经杀了,让他尽快来商谈。”

郑泰指了指正堂后面说道:“真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