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辞职(1 / 2)

“大胆,竟然敢妄议朝政!”裴照初瞠目怒道。

“别瞎说,不然我告你污蔑诽谤啊!我只是觉得好笑,大家都笑愚公欲移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痴人说梦,可我们这个民族不都是依靠人定胜天的信仰延续下来的么?

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水利,秦始皇扫六合车同轨书同文,再修郑国渠、灵渠灌溉千里农田。

都说隋朝暴政,可大运河的修建就是文帝凿广通渠,炀帝又复通通济渠、永济渠、干沟、江南运河。

水路交通便利,巴蜀、湘南、荆楚、广府、闽越、苏扬整个区域相连,我们不就是得了前人的便宜么?

可黄河流域呢?要么干旱、要么洪涝,中下游的农田难道就不是田地?中下游的农民难道不是我们的血肉同胞?

尔等,若是不知大面积开造林区可以防洪也就罢了,我与刘大师好说歹说,偏偏为了为政期间的所谓政绩,竟然鼠目寸光,不顾后世之利,不顾他人之死活!旭齿与诸君为伍,今日便辞了书记一官,青山不改,绿水长留,不再见。”

黎晓旭慷慨激昂说完,就要转身离去。

裴照初、青泰和王郁等人没想到黎晓旭是那么刚的人,说不干就不干了,竟然还要辞官?出了这里她算个屁,她咋就走得那么洒脱呢?莫非有后手?

“黎小哥,且慢。老夫我作为金州知府、知州,我有说过不管二字么?”王郁给王韵使眼色,赶紧拦住了黎晓旭。

“啊?”黎晓旭立马见好就收,立马顺着台阶下了,这出戏太难了,心脏不好,下次不能再玩这一出了。

“那王大人你就同意了呗!”黎晓旭故作开心的拍手,高声宣布,“王郁大人要与小人一起做愚公移山之辈了!”

刘行荃在一旁汗流浃背,他没想到一个设计上改动的想法惹出那么多事。要是能够重新来一次,长官要是不同意就算了,绝对不去搬救兵,尤其是不去招惹黎晓旭这种难缠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主。

他发誓,以后绝不要去招惹黎晓旭,恐怖如斯。

开始不是还好好的吗,怎么到后面连辞官都说得出口啊。黎书记俸禄几何啊,干嘛玩命呢,究竟为了点啥呀?

黎晓旭要是能听到刘行荃心中所想,她一定会回答:不为别的,为了前人之忧,为了后世之安,为了生我养我辈的河山无恙。

青泰虽然对于黎晓旭和裴照初正面硬刚很不满意,但是他很满意的是,自己的徒弟那么有种,居然敢跟裴照初正面刚。很好很有种。

王郁被黎晓旭两句话架在那里下不来了。但他不再思前想后,他还是有武将当年的魄力,当即直接让王韵修书,一封八百里加急给朝中,另外的给金州其他的乡县,并命令金城入春后立即开始造林。

裴照初的戍边队伍是独立于王郁治下的,所以王郁心中明白裴照初肩负的重担,不好多说什么,便也没有相劝。

裴、黎没想到王郁那么果断,直接跟着一唱一和,下令将植树造林这件事迅速落实到位。

青泰和刘行荃觉得这位由武转文的大人魄力非常人所比。

王韵眼神中充满了得意,他的眼神好像在说,看见没,为后世谋福祉这件事可是我族兄下的决心,这件事是我们琅琊王氏干的,你们裴氏就继续默默无闻吧,送到嘴边的鸭子都不吃,白瞎了那么好的门客。

当然,王韵心中想的门客自然是黎晓旭。可惜黎晓旭此刻看不见王韵的眼神,否则一定能读懂里面的信息:快把裴照初这个目中无人的家伙抛弃了,快来投奔我们王家吧,我们惜才,我们听话!

关于这场“是否该造林”的辩论,很多人都不敢发声。

阿扎提也是在一旁没有任何动作,虽然看起来好像黎晓旭是吃亏的一方,但他知道,她不会吃亏的。

阿扎提在刚才,又见到了那个口若悬河“不讨喜”的黎晓旭,不过和之前不同,现在,他看她的眼神既有欣赏,又有宠溺。

她不就想发动人民群众一起种树嘛,干嘛阻拦呢,让她做啊!

阿扎提默默退出房中去屋外倒药渣。他已经在心中重新下了定义,她跟他的母亲、老师是来自同一个地方,但她与他们不同。他的母亲想着活在当下,跟自己的勇士父亲结婚,一生一世一双人,儿孙满堂膝下承欢;他的老师则是心如止水看淡生死,不求富贵荣华,不求万世太平,只想着等日子到了之后,了却残生。

王郁作为金州的知府,有自己的办公府衙;裴照初作为新就任的戍边将领,也有自己该待的地方;王韵作为金城的主簿,也应该在县衙办公;黎晓旭作为新村公社的书记,她喊人修的办公所里面现在也空无一人。

她双目失明之后更是长时间不去打卡签到。她在的时候还好,现在连她都缺席,村民更没有那种去办公打卡的意识了。

所以现在的画面很奇怪,戍边的、本地的,都聚在这个回鹘族村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