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李村(1 / 2)

实际上,新村建设的第一桶金并不是来自肥皂作坊。

当时皂厂正式出厂的第一批肥皂并没有直接售卖,而是作为交换了一批种子和食物,最重要的还是小猪和鸡鸭鹅,交易对象并不在金城城里,而是另外两个村。

由此,新村公社的生意算是开张了。

随着皂厂牌子一起打出去的还有工匠手艺和砖厂,大家对热炕头的热情远比黎晓旭想象中的还要高。还好当初她早就让大家伙学习了搭炕的手艺。

最开始是他们拉着一车肥皂去隔壁李村售卖,李村的乡绅李响有意多囤一些,出门看见新村公社拉货的牛,便问负责此事的阿豹能不能进行配种。

阿豹回去就立马将此事黎晓旭汇报了。

黎晓旭就定了一个合作方式,让对方提供粮草、种子、鸡鸭鹅,来作为肥皂下一批次的交换物资;同时让他们自己备好车,让他们自己过来拉货。

李响并没有派人过来进行交易,而是亲自带队前来的。因为他们村的牛和马想要进行配种。

配种的时候李响在村里溜达,就发现了家家户户都有这种土坑,感觉比烧炭暖和多了。

黎晓旭做主表示他们再提供一些粮食钱财,可以让人去修。

当下李响就回村向村民商量了要不要家家户户修土炕的事情,但是有好几家都只贫户,不愿意出这个钱。

李响看着被冻得哆哆嗦嗦,话都说不清楚的贫户们,想到村里自己家的地最多,农忙收不过来,都是村里的邻里帮忙,变说:“这个钱我们家来出,都是乡亲,某不想看见去年的惨事再发生了。”

李响说的惨事就是去年秋天粮食歉收,好多家交了税赋后,剩余的粮食不够换取炭火冬衣,村里孩子连同成年居然陆续被冻死了十人,这对一个人口本就不多的村子来说简直就是惨事。

李响把决定回家跟媳妇、年迈的双亲一说,大家都纷纷赞可他的决定。毕竟这个也是大善事。

李响的大儿子才十岁,正是跟着先生学习的岁数。这个决定也让李响的形象在儿子心目中成了仁义无双的代表人物。

李村修土炕的时候黎晓旭和青宇。阿扎克也到了现场,毕竟新村的修建是按照黎晓旭的设计图纸,大小尺寸都是标准化,家家户户都一样。

但是在村里,每家的情况都不一样,就是要实地勘察测量。

黎晓旭跟当时负责修土炕工程师之一的陈同,开始了现场实地教学,按照屋舍的大小,就如何测量、计算、修建进行了讲解。

黎晓旭知道了给全村修土炕的是李响一家出的钱,除了夸对方高义之外,又给对方出了一招:

您都出钱给大家出钱修炕了,咋不给带领大家一起喝汤吃肉挣钱呢?着急村里家家户户出点钱,修个羊圈,在我们公社再买一些小羊崽,你们村收集的羊毛羊皮,我们公社负责收购。到时候盈余你们可按投资比例进行均分。

“黎老板您真会说笑,村里人粮食都吃不起了,哪里还有空管羊呢?”

“若不是先生高义,我也不愿将这个法子告知您的。实不相瞒,我们收购羊毛是为了织衣物,喏,您看。”黎晓旭让阿扎克展示了身上的羊毛衫。

“从小羔羊开始,每头成年羊每年可以产多少羊毛,都是可以计算的。您可知江南富庶之地,蚕桑养殖更是首屈一指?”

“黎老板的意思是?这羊圈之利,堪比蚕桑?”

“在别人手里价值几许我不知道,但跟我合作,稳赚不亏。”

“稳赚不赔的买卖黎老板怎么舍得拱手相让?”

“这位是阿扎克,汉名思源,他的母亲是汉人,他是我们新村村长的胞弟。他们全族从西域迁至此,若想长期在此地扎根,自然需要邻村的帮衬。”黎晓旭笑了笑,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天下掉馅饼的便宜,李响质疑才是正常的表现,可见他也不是贪心之辈,“阿扎克,你来介绍一下这种羊的品质。”

阿扎克道:“而从西域带来的羊不同中原大有不同,抗寒耐暑,除了可肉食,此类母羊每胎可产羊羔一至六头,羊羔最多一年便可成年,可人从出生到能牧羊,却要至少十余载。”

“初到宝地,王大人借了不少粮给我们,我们应该报恩。当时我曾许诺王大人,粮草由羊毛纺织的衣物还,自然君子一诺,当值千金。”

李响的儿子在旁边听到这句话,不知为何,第六感让他判断黎晓旭的才学不亚于自己的先生。

“请问黎老板,这羊每头每年产羊毛多少?纺一件毛衫又需多少羊毛?若我们决定养羊,而你们负责收羊毛,又价值几许?”

“珪儿,不得无礼,大人说话,你个小孩子来干嘛?”

“无碍。每头成年羊每年可产十斤,进过筛选加工纺织成毛衫,所需几何需根据情况而定,而价值几许也需根据市场而定。”黎晓旭看着这个孩子,没想到年纪不大却逻辑条理清晰,想继续考他,道:“假设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