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伴君如伴虎(1 / 2)

“福王的丧仪,太常寺办得不错。”李云溪略显疲态,人也清减了不少,“礼部挑的这个‘福’字也好,但愿老九来生能享如天之福。”

“陛下,”刘尚武端了个食盒来,“这是昭仪娘娘亲自给您煨的肉丝粥,陛下是否多少用一些,暖暖胃?”

自九王离世后,李云溪日日都传沈晏来长央宫作伴,他望穿偌大的皇宫,也只有沈晏能与他一样真正地心疼痛惜太妃。

宫里的人惯会随风倒舵。前些日子还上赶着去巴结婕妤的人,这几日见皇上的眼色,也明白昭仪在皇帝心中的长盛不衰。碧山居因而也一下子又门庭冷落了起来。

“还是晏儿记挂朕,”李云溪接过粥碗,“昭仪今日人呢?怎么不来陪朕一同用膳?”

“回陛下,昭仪今日去福寿园陪太妃了。”刘尚武答道。

“哦,好,还好有昭仪在。九弟刚走,朕手里的事又纷繁错杂。莫要让太妃觉得冷清,再心里空落落的。”李云溪连连点头,“还有,吩咐内务府和工部,加快修缮那处拨给太妃的园子。福寿园的怡然阙恐怕处处都是九弟的影子,太妃见了难免触景伤怀。”

“还有一事……”刘尚武低下声,“太后娘娘问……”

“母后又有什么事?”九王才走不久,李云溪提及太后,就难免想起那日她在怡然阙苛责怡德太妃的样子。

诚然,皇帝心知肚明,九王之死与太妃的迂腐狭隘脱不开干系,但那日太妃经历的究竟是丧子之痛,太后不但出语伤人,还一股脑儿地将罪责都归结于那个可怜母亲身上,简直是要把太妃往死里逼。

“太后娘娘,想送沈大姑娘出宫。”

李云溪回过头,饶有兴致道,“朕并未理会宫中流言,更不曾因九弟之死责问过沈皎一句,母后就这么着急要将宝贝疙瘩送出去了?”他风言冷语,“待会儿差人去传话给母后,此刻让沈大姑娘出宫,难免有避讳之嫌,岂不更坐实了她克死九弟一事,还劳请母后自己掂量掂量吧。”

见李云溪还想说些什么,刘尚武却拧过了话茬,“另外除夕佳宴,光禄寺已准备的差不多了。依陛下看还有没有别的安排?”

“你这差事做得越发好了,事儿都是一件一件蹦出来。”李云溪没好气地斜眼瞪着刘尚武,“虽然赶上了九弟病逝,但今年除夕毕竟是朕登基以来过的第一个年,象征的新皇盛世的天下和乐,还是要往热闹里办。再者,新年伊始,宫里总是愁云惨雾的也不是个事儿。”

“至于什么新安排……太妃爱听昆曲儿,宫里的优伶若是唱不好,就到外面的戏园子里去请,”他顿了一顿,目色深沉道,“此事交给昭仪去做。太后因九弟过世一事惙怛伤悴,不必诸事都惊扰她。”

刘尚武点点头,暗下明白了皇帝是什么意思。宫里的礼乐事宜,虽是由光禄寺与礼部负责操办,但主持大局的多是六宫之主。然则大宣以孝为先,纵览前朝数百年,即便国君有中宫有主,只要太后在世,行大宴仪也都是事无巨细地问过寿安宫。

而今皇帝因九王过世一事,赌气免了太后的问责之权不说,还让昭仪掌事操持,其中隐意也就不言而喻了。

大总管本想绕过沈皎的事,免得再生出什么飞来横祸。没想到李云溪安顿完除夕,又把话头牵了回来,“九王逝世了这些日子,宫里关于沈大姑娘的蜚短流长就没断过。她倒好,一次都没来求见过朕。”

刘尚武真是捏了把汗,“这事陛下也说了是蜚短流长……沈大姑娘又不明白宫中这些道道,恐怕自以为行的端做得正,就没往多了想……”

“她如今在宫里,就是朵没有根的浮萍,哪天一旦被激流冲走了,死在哪都不知道。”李云溪突然道,“嘱咐内务府,停了眠月阁的炭火。”

“陛下,您这是?”刘尚武知道皇帝疯,但不知道皇帝这么疯。他实在是百思不得一解,皇帝明明对沈皎有意,他也明明清楚九王死前的话都是无稽之谈,眼下马上就要到正月最冷的时候,断了炭火不是要把人冻死在宫里吗。

李云溪眼神飘忽,给自己圆着话,“朕前思后想,母后那日将毓和长公主之死也归结于太妃,实在是欺人太甚。沈皎是受过苦的,冻一会儿要不了命,倒能让母后与太妃感同身受些。”

“再者,沈皎也应该明白,自己在宫中应该抓住谁才能活命。”

刘尚武抿嘴不语,他觉得这位陛下与那日在风雪中,将沈皎揽入怀里的男子仿佛是两个人。

大总管确实精明练达,也称得上老谋深算。但说到底,他今年也不过刚过十九而已。李云溪素来又待他亲厚,因而刘尚武从未曾设过“伴君如伴虎”的心防。

而此刻,他却真切地感受到了帝王的阴晴不定、风雨不测。眼前的李云溪让他觉得陌生,总觉得曾经的少主已越走越远,而坐在这里的,仿佛是一个天生的帝王。

李云溪见他瘪着嘴不说话,道,“冻不着她,只要她是向朕开口,哪怕是向太后也成,立马就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