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运气(1 / 2)

十日之前。

边境早已经进入寒冬,风呼啸而过,刮在人的脸上生疼,枝条也已经光秃一片,将士们也纷纷裹上厚重的外套,用棉衣和铠甲抵挡严寒。

这样苦寒的边境,让一直在京中养尊处优的南平王李漾苦不堪言。

当初在京中得知圣上要将自己派往边境,李漾着实吃了一惊,为此还进宫面见李益。

李漾母亲位份不高,当年生下李漾不久后便去了,所以李漾是由李益母妃抚养。

两人虽然相差十余岁,但李益对这个最小的弟弟还是很看重的,毕竟两人被同一位母亲抚养长大,有着共同的成长环境。

而且当年李益争权夺位时,李漾太小,并未参与,且事事顺着李益,所以如今才能成为李益唯一的手足。

李漾到宫中,打出感情牌,陈述自己的武艺不精、不会带兵打仗,恐丢了皇兄的脸。

但是李益以“圣旨已下”“边境也不似过往那般”“如今朕只有你这一个兄弟,怎会薄待你”“我朝江山需要阿弟”等理由,恩威并施,拒绝了李漾的提议。

思及此,李漾不禁长叹一声,边境之地哪有皇兄说得这般好,威北侯父子在这里多年,真是太不容易了。

“王爷,这是京中来的信。”杜风从营外走来,一眼便看到自家主子在帐前眺望。

自从来到了边境,从前在京中的那个风流倜傥、玩世不恭的王爷好像多了一番不一样的感觉。

南平王正站在营帐前,眺望远处的山峦,如今已是冬天,寒风萧瑟,远处却蓝天高耸,很美。

李漾听到杜风的声音,收回目光,接过信函,仔细地看了起来。信不长,但是字字句句却让李漾神情变了变。

“王爷?”杜风看到李漾微微有些愣神,开口问道:“王爷,京中来信难道让您也回京,圣上为您指婚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太好了,自家王爷已经三十余岁,却连个正经的王妃都没有,自己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王爷连个后都没有。

杜风很为王爷不值,也不知道王爷怎么想的,圣上几次说要给他赐婚,他都拒绝,难道这次圣上又赐婚了?

“杜风,上次你说,你是怎么发现金渊族的练兵之地的?”李漾看着远处的白云,似乎还有鸟飞过。

“王爷,您怎么又问起这个了?”杜风疑惑,上次自己要同王爷讲,却被王爷打断,如今怎么又想知道?难道信上写的不是赐婚,而是其他?

“既然让你说,你便说就好了,哪里这么多话。”李漾看了杜风一眼,“随我进帐,好好同我讲一讲。”

杜峰跟在李漾身后,将自己发现金渊族练兵之地,一五一十又讲了一遍。

“你去镇上的铺子买药材,听到两个乞丐闲谈,就发现了练兵地?”李漾听了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皇兄重视的因由竟然是这么简单就被发现的?

杜风挠挠头,“我也觉得我有点走运。当时我不知怎么想的,听到两个乞丐聊天。”

“说最近他们在一个村乞讨的时候,发现村南头的山包里,有一些人,每天天亮之前就进山,天黑之前就出山。”

“而且那个山包进出只有一条路,路上还有人把守,所以他们已经很多天没到山上采东西了,村里的人也大都没什么额外的东西能给他们,所以这两个人都不知要怎么过下去了。”

杜风说着,也觉得自己是走了什么运气,因为可怜这两个乞丐,便将随身的几个铜板给了他们。

这两个乞丐千恩万谢,还说着自己比那些个进出山的人更和善,更大方,同样都是带刀的,还是杜风能成大事。

便是这几句话引起了杜风的警觉,杜风又仔细问了问两个乞丐,这才知道那些进山的人都有几个都带着刀,但是奇怪的是,这么多人在山包里,却没发出一点声音,当真是奇怪。

杜风便让两个乞丐带路,埋伏在山包外,果然在日落之前,看到了一行人从山中出来。

多年行军经验,让杜风一眼便认出,那些人是练家子,杜风又连着观察了 两天,这才确信,这些人是在这里练兵。

杜风觉得自己好人有好报,施舍乞丐铜钱,竟然能端了一个金渊族的练兵地,虽然领头的跑了,但是好歹打散了这个小军队。

这样一来,自家的王爷刚来边境便立了功,是不是离回京的日子更近了?说不定也能像威北侯世子般,圣上也给赐婚呢。

杜风后面想的这些弯弯绕绕,自然是不敢与李漾说的。

“就这些?”李漾手指捻着那封信,眼睛又打量着杜风。

杜风摇摇头,“王爷,就是这样发现的,后来的事儿您就全知道了。”

李漾唇间带笑,忽然将纸向桌子上一压,“杜风啊,没想到你还是个福将呢。”

杜风不知道李漾这句话的意思,正要再说些什么,就见李漾站起身来,绕过了桌子,看起了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