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阿絮是个理科生(1 / 2)

“你都没读过书嘛?”

牛头这一句话,把路子幽噎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如果是别人还好,但眼前的这只牛头满脸清澈的愚蠢,嘴角挂着白沫,还对着路子幽一副嫌弃和怜悯的样子。

对于一个自命不凡的阴阳圣子来说,这句话的杀伤力还是有些太大了。

但路子幽又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那头牛只是喘了口气,就从鼻孔里喷出了炽热的暗红色火息。

一只至少是圣人境界的牛头,他又能怎么办呢?

路子幽只得闷不吭声的憋在肚子里,铁青着一张臭脸,抢先一步走向了那条黑色的石板路。

他选择这条路的原因也很简单。

上辈子穿越之前,他是个理科生。

“你看吧,我就没说错。”

牛头咧着大嘴颇为得意的憨笑了一声,紧跟着又补了一刀:“看上去就没读过多少书,还是选了另一条路不是?”

路子幽身体一僵,却也不敢回嘴,就憋着一口气走上了黑色的石板路。

“你也别愣着了,还剩条文道,进去试试吧。”

在马面的催促下,顾白水无奈的点了点头,然后顺着白色的石板路走向了大堂里。

这个庭院的大堂里有两张低矮的小桌,一张白色,一张黑色。

每一张桌子前面都摆放着一个相应颜色的蒲团,桌面上还平铺着一面暗黄色的宣纸。

两个年轻人像是待考的考生一样,规规矩矩的坐在了自己的蒲团上。

顾白水身边坐着一个懒懒散散的马面,路子幽身旁蹲着一个憨厚认真的牛头。

两个人就在将信将疑中,翻开了自己面前的试卷。

顾白水的试卷上方印着一个方正的“文”字,卷面上也只仅仅有一道考题。

——

【唐历355年秋,阿絮已入未央宫修行两年有余。

长安城内寄来家书,说是阿絮跟着未央宫里的一位老先生离开了听风阁。

骑鹤南下,去往江南水乡赴宴。

江南世家望族众多,文道气运经久不衰,是唐国文人墨客们最崇敬的地方。

这一次的宴会聚集了几乎所有杰出的世家子弟,以文载道,笔墨交锋。

简单的说,这是那些归隐在云梦泽中的世家弟子们,共同交流比试的盛大宴会。世家深处的那些老秀才也会出面评判,共同助长文道兴盛。

宴会也从不拒外人,只要是真正才华横溢的文人才女都有机会在这场盛宴上一夜成名。只不过大多时候,最终在宴会上夺魁的都是那些世家里的才子天骄,甚至可以说是毫无例外。】

【这一次,远方的长安城来了一位白衣少女,走到了宴会最后的殿试里。

世家少年们如临大敌,聚精会神的凝视着那个曾在棋道对弈上,十局全胜的白衣少女。

阿絮被盯的有些不舒服,就回头凶巴巴的瞪了他们一眼。

有些世家少年就愣了愣,觉得是不太礼貌,就干干的转过了头。也有的少年郎干脆直接红了脸,低着头不敢再看那个少女。

阿絮啊,长得真的很好看。】

【那日的殿试上,老秀才们出了一个很古怪的考题:星空之外和孤独。】

【世家少年们或苦思冥想,或沉默无言,在灯烛燃尽的最后,这些才子们依旧是写出了很多篇堪称精妙绝伦的诗词。

不过当那些年轻人和老秀才们看到了那个白衣少女交上来的宣纸后,还是愣住了许久。

那首词的名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个老秀才亲自起身,当着众人的面颂完了这首词。

大殿内寂寥无声,有人面色复杂怅然,有人悠悠的长叹了口气。

更多的,还是心中难以言喻的震动和叹服。

世家少年们看着那个少女登高而望,清风吹拂过她的发梢,白色的裙摆轻轻扬起,和秋风一样清凉干净。

这幅景象,深深的印刻在了许多人的心底。】

【阿絮写出来的那首词被世家老秀才们束在了高阁楼上,很少拿出来给外人瞻仰。

虽然有很多复印本流传在外,但还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好奇那日殿试里留下来的真迹。】

【我写信去长安城问过了阿絮,阿絮说这其实是她的要求,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那首词本来就不是她写的,是一位名叫苏轼的先生所作,她只不过是抄录下来而已。

她殿试的那天就和那些老秀才说的很清楚了,只不过没一个人信她。】

【我问她日后还会不会写诗词,阿絮很确定的回了我一句不会再写了,也写不出来了。】

我不明白,就又问了一句为什么。

阿絮说首先用先贤的笔触欺世盗名本就不太好,而且她就会背这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