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李三案(2 / 2)

骨,怎么能够一心往钱眼里钻去?”

“看来《相思》作诗之人绝非李平安,很可能是李平安无意间得到了这样一首绝世佳作。”

……

宾客们纷纷扬扬摆出一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神态,对于李平安他们显得很轻视。

面对这样的场面,陈若雨黛眉微微蹙起,她想为李平安辩解一二。

却也不知该如何辩解起。

因为,沈千秋所言却也不假。

李平安这家伙就是贪财!

但让陈若雨坐以待毙根本不可能。

然而。

就在她轻启红唇,准备说话时。

沈千秋语出惊人,“我知道作诗之人的身份!”

短短一句话。

全场宾客们竖起耳朵,满脸好奇。

“快说!还请沈姑娘快将作诗人身份公之于众!”

“是呀,我等可好生仰慕这人。”

“《相思》当真一绝佳之作!”

“还请沈姑娘莫要卖关子了!”

……

宾客们火急火燎,不断催促,若今夜不能够知晓这作诗之人的名讳,他们怕是要彻夜难睡。

这样的场景,让王重头疼不已,他明明交代起了事情的真相,可为何竟无人愿意相信他。

“诗确实是来自于李平安,但却是李平安抄来的,抄他的亡父李岐山作品!”

沈千秋清澈的眼眸,闪过一抹自信飞扬,她的声音如同铃铛般悦耳,她的话更是给众位宾客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李岐山!

这名字他们还真有些许印象,可一时间竟想不出来。

“是他!李岐山,我们苏州城十余年前的一位才子!”

见多识广,坐在上首位的大儒李国昌神情复杂难言,脱口而出。

“唰唰!”

霎时间,全场瞩目的焦点齐齐落在李国昌身上,宾客们都迫切想要得知关于李岐山的更多信息。

也有一些宾客已经渐渐回忆起了这一位十几年前名动苏州城的才子。

“老夫当年有缘,与他见过几次面。此人熟读四书五经,对四书五经更有独特见解。其见解更是让老夫受益匪浅、眼前一亮。这李岐山当真是有大才之人。在参加县试时,夺得魁首,成为县案首。”

“在参加府试时,又是一举夺魁,成为府案首。在参加院试时,他还是一举夺魁,成为了院案首。所以,当时苏州城人们都送给了李岐山一个外号——李三案!”

李国昌皱纹遍布的老脸上,露出一缕缕回忆之色。

他的话语语速不快,被听得一清二楚。

正就是听清楚了。

在场每一位宾客才瞪圆起双眸。

李三案!

这人他们还真听说过。

只因,在苏州城数十年里,仅仅只有一人,连中三案首!

这人便是李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