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董卓挂了(1 / 2)

依照董卓这个年纪来看,按理说他不应该每天这么高强度训练的,不知道是西凉苦寒的日子积压太久了,还是被洛阳天天酒池肉林的生活所腐化了,反正他没有一天是消停的,李儒拿着前线传回的战报找了许久,才把他老丈人从某个不知名妃子的床上薅了起来。

关东联军正式成立,兵分三路挺进洛阳,袁术、孙坚在荆州南阳郡;袁绍、王匡在司隶河内郡;孔伷在豫州颍川郡;韩馥在冀州魏郡邺城负责输送军粮;其余的诸侯屯兵在兖州陈留郡酸枣县。

事情不算大,无非就是打仗呗,董卓这些年反正是没少打,但打仗之前有些道理先要找人掰叱下,他董某人从西凉起兵勤王,到京不过才数月,就解决了困扰大汉朝许久的外戚夺权,宦官专政这两大历史遗留问题,你们这群自称忠诚良将的人呢,一个个拥兵自重不说,关键时候P都没有一个,现在董某人平定了内乱,你们反而说他董卓是反贼?还有王法嘛?还有法律嘛?脸都不要了。

于是乎董太师决定了,还是杀几个人吧,不然你们这群混蛋,真当他董卓的刀只会杀无名小卒了,首当其冲倒霉的就是袁隗这老小子,董某人一次次的纵容你们袁家,你说让袁术去南阳董卓就放他去南阳,你说让袁绍去渤海董卓也放他去渤海了,光去还不算,一个加封后将军,另一个加封渤海太守,无非就是想着给你们袁家留人留面,现在你们家那两个小子这是闹哪样?当他好欺负是嘛?董太师一怒,数百人头立马t落地,光袁家上下就为董卓贡献了五十多颗人头,上到八十岁老妇下到七八岁孩童,一个不留。

人肯定要杀,事情当然也要做,不仅要做,还要做的漂亮,做的绝。初平元年二月,董卓一把大火将洛阳城毁灭殆尽,强行带着汉献帝及群臣西行,但凡不肯配合随军西去的大臣,董卓都会大方的送他一张西天的直达机票,不仅皇帝大臣要去,数百万口的百姓也被迫西迁,一路上哀鸿遍野积尸满路。

董卓大军达到长安的那一天,吕布一个人站在城楼之上久久不肯离去,他就这么静静的看着长安的美景,没有见过那种美景的人,就不能明白何为野心,为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野心,往往会滋生出这样或者那样的借口,有人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有人自称拥有皇帝的密旨,口号喊的震天响,说要清君侧,更有人说能改变天下大势,这些统统都是谎言。但这些谎言,偏偏正好是政治的精妙之处。而野心就好像一件羞耻之事,永埋心中,不可出口。

吕布眼里的美景,似乎离他很近,又似乎离他很远,看得见却触碰不到,一个人若是活的太久也不一定是件好事,特别是像吕布这么有野心的男人,活得越久便见的越多,见得越多自然就想得更多,他头疼了,是继续跟着董卓倒行逆施的好?还是取而代之的好?吕布需要好好考虑下,至少在关东联军未退之前董卓活着比死有用。

忠义在这个年头名存实亡,才加入董卓集团没几天的吕布,已经在想着怎么干掉董卓了,那关东联军呢?你们以为他们这群人能好到哪里去?一帮人打着正义的旗帜,干着龌龊的事情,除了孙坚和曹操还算是真心想要救大汉于危难之际,其他人别提了,自从董卓退守长安之后,全都开始为了自己作打算,如何多抢几块地盘,如何鹊巢鸠占,有没有什么好的盟友能拉拢一下,又或者找几个未来可能是对手的人坑害一下,这剧情就好比是一帮诸侯吃饱饭没事干,找个地方一起玩狼人杀来了,都说自己是好人,看别人都像是坏人。

最终,在联军攻入洛阳的那一天,董卓留了一个残破不堪的洛阳给联军们,把能带的金银财宝全都带走了,连历代先皇的陵墓都没放过,如此精心部署的撤退计划,却唯独落下了传国玉玺,这到底是故意的?还是真的不小心,没人说的清,而且整件事情最精妙的地方还在于,传国玉玺好巧不巧的居然被联军里表现最出挑的孙坚拿到了,要说整件事情里面没有一点阴谋的存在?你们信嘛?

孙坚直接成为了这一颗小小玉石的第一个受害者,拿到玉玺的当天,孙坚直接就去找了联军盟主袁绍,准备请辞回家,他人还没走到袁绍的营帐呢,孙坚获得玉玺的消息倒是率先传到了袁盟主的营帐,这还得了?你孙坚想吃独食不成?袁绍用尽了一切手段威逼利诱,孙坚始终不肯承认自己拿到了玉玺,为此,几个人还差点动起手来,搞得一帮诸侯不欢而散,没过几天联军就解散了,董卓的事情就这么着吧,诸侯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拉开了群雄割据的序幕。

随着联军的解散,吕布的心思又开始活泛起来,最近他经常睡不好,不知道哪个混蛋散播的谣言,说他吕布印贼作父,还说他之前是丁原的义子,后来被董卓收买了,杀了丁原之后又拜了董卓为义父,合着他吕布堂堂七尺男儿,整天什么事不干,就知道认义父玩,对于这种谣言吕布怎么忍的了?

若是有人让你不痛快,最简单的方法肯定是干掉这个混蛋,于是之前那个按耐不住寂寞的王司徒凭着多年不干好事的敏锐嗅觉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吕布的心态变化,在两人眉来眼去一个月后,终于一撇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