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逢君(1 / 2)

嘲天 风如潮 840 字 4个月前

夜淮之望着眼前这人,

平白心中生一怪感。

只觉得他的相貌俊美无比,怎会生的男儿身。

五官精致而匀称。高挺的鼻梁,微微上翘的眉毛,勾勒出一双明亮而有神的眼睛,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慈悲。那双眸子中时不时闪现出淡淡的佛光,

他的脸庞洁净无瑕,宛如白玉雕琢而成,洋溢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神圣气质。修长的颈项衬托着他端正的姿态,肩膀宽阔,展现出优雅的体魄。修长的手指轻轻地握持着念珠,一手持白伞。

他身穿绣着金色的莲花图案的一袭袈裟,轻轻的走了过来,仿佛行走在尘世间,却又与纷扰无关。

持伞立于夜淮之头顶遮挡风雨,人已至他的身旁。

“淮之兄…”

“我一直在等你。”

那人笑着对夜淮之说道。

“时轮。”

“如来。”

“或者说,释迦摩尼,释尊。”

夜淮之目光对上那迎面而来的微笑,二人身上腾起了一阵阵气息翻涌,那是曾在时光长河中共同论道而留下的共鸣

“蒙兄台还记得在下,当真是甚幸。”

“你挡不住我,释尊。”

夜淮之对着释迦摩尼说道。

“我知,但是我仍要来。”

释迦摩尼仍然微笑的回应道。

“你我相交于时光长河之中,虽然过去六载,但在我心中,兄台神姿依旧历历在目。”

“我心中仍然时常怀念当年你我论道,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今日见君。”

“却好似换了模样。”

“道友,你我殿内一叙如何?”

说罢,摆出请的手势,邀请夜淮之同他一起前往大雷音寺。

“可。”夜淮之点了点头道。

二人没在言语,一起踏上了寺宇台阶。

两尊白玉狮子守在门前,释迦摩尼推开寺庙大门,

夜淮之看到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坐落于山水之间。

释迦摩尼轻轻介绍道:

蓝毗尼园,我的故乡。白色方形两层的摩诃摩耶夫人尊邸,释尊面色庄严肃穆道那是我的母亲的故居。

邸旁有一泓池水明澈如镜,池边长着一棵娑罗双树,树身粗约十三、四米,倒影水中,姿态华敷。

金刚座—菩提伽耶

为阿育王所建,为塔状,上尖下方,从中部开始,层层上缩,顶部为圆柱状,上立一铜制螺旋圆顶。塔身第一层四角有四个小塔,形似主塔,呼应而立。塔上供有形态各异的佛像。寺内供有金身佛像一座,光彩照人,佛像不是很大。大菩提寺尽管在印度寺庙中算不上巍峨博大,但其独特的构制充满了庄严和壮丽。

在塔寺西面不远处有一棵菩提树,树下有一红砂石,即佛教的“金刚座”。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这棵树下悟得真谛,创建佛教的。这是释尊成道之地。

初转法轮之处—鹿野苑!

提及此处,释迦摩尼脸上滑过丝丝怀念之色。

他在离此地不远的菩提伽耶证了正觉之后,首先来到这里进行他第一次传教,并在这里为第一批五位弟子宣经讲法。也是从这里开始,住世说法四十五年,凡讲经三百余会,化度弟子数千人。

寺庙东北面有一棵硕大的菩提树,树高数丈,青葱而浓密,据说还是从菩提伽耶的那棵大菩提树上折枝移植而成的。传说佛陀当年就是在这棵树下第一次向五位弟子讲经的,现在树下有一释迦摩尼向五位弟子讲经的群雕,周围挂满了信徒们送来的花环、流苏。主寺西南有一座大圆桶似的高大建筑,这是这里仅有的露出地面的古迹----舍塔。

而最后一处,仅仅是一棵榕树,下有一碑铭。

“那是佛涅地拘尸那迦,我过往人间史的肉身埋骨之地。”释迦摩尼轻轻说道。

夜淮之没有言语,他就在这里,如同一个旁观者一般,静看释迦摩尼那波澜壮阔的一生。

他能感受到,释尊那如火一般坚定不拔的佛心,一世人间佛修,二世时轮佛修,如今这世,更是释尊本尊佛修!

“你修佛为了什么?”夜淮之问道。

释尊笑了笑,没有回答,只是拉着夜淮之的手,正步走向主殿!

大雷音寺!

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巧峰排列,怪石参差。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烧金;白鹤牺松立枝头,浑如烟捧玉。彩凤双双,青鸾对对。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瑞;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

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焰。浮屠塔显,优钵花香、正是地胜疑天别,云闲觉昼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