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千年不过一瞬(1 / 2)

顾溪浅唱了几句,又说道:“除了热爱钱,我也很热爱我的职业。我喜欢旅游,也喜欢记录祖国大美的河山,喜欢用镜头捕捉下这些令人心动的画面。”

“我喜欢在我热爱的行业里闪闪发光,也希望别人通过我的视频和照片,可以让更多的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产生喜爱和向往。”

温莞从顾溪的发亮的眼神中,感受到了那份笃定和热爱。

要是在以前,温莞是无法理解这份坚持和热爱的。

但她今天看了无数守护敦煌的人们,她懂了许多,他们也只是觉得敦煌就是他们的信仰,他们才留在这里。

温莞又想了想自己,她之前选择的工作,除了低调混日子之外,没有任何所谓的“梦想”。

甚至连自家的产业都不愿意接手,天天沉溺在小情小爱里面,如同稚童一般。

就算是接了外公的嘱托要画画,自己也只是当一个“任务”,一项“工作”来完成,根本没有丝毫的“热爱”在里面。

温莞只觉得越想越汗颜,这趟出来也算开眼了。

顾溪看她听进去了,这会儿一脸的沉思,便也没有多说,她本就是个千金大小姐,与她说热爱,她一时半会儿也领悟不了,要徐徐而图之。

中午顾溪大手笔,带温莞去吃敦煌烤全羊,前提是温莞坐在烤全羊旁边,闻了一个多小时的羊肉香味,直到顾溪他们拍好作品,才让她品尝到烤全羊的滋味。

在等顾溪拍摄的时候,温莞从包里拿出之前买的关于敦煌的书看了起来,越看越动容,看到后面都感动不已。

特别是看到许多当年的照片,他们住的地方甚至只有一块破床板,什么都没有,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她真的是难以想象那些敦煌守护者们,是如何在风沙肆虐、寒暑更迭中坚守下来的。

她现在可以在装着空调和地暖、萧翊为她精心打造的竹林小屋里作画,而那些老艺术家们则需要用镜子反光,在黑暗的石窟中,借着朦胧的光线临摹和修复壁画。

温莞叹了口气,自己有那么好的条件,只想着交差了事,而不是把画画当成一项热爱的事业去绘就丹青。

“吃烤全羊咯!”

温莞在顾溪的吆喝声中回过神来,顾溪切了一块香气四溢的烤羊肉放到温莞的碗里。

看着眼前金黄酥脆的羊肉,温莞尝了一口,外皮酥脆,内里鲜嫩,又搭配着独具特色的香料味道,倒是吃的十分满足。

吃过烤全羊,顾溪又带着温莞去看一场关于敦煌的演出。

温莞还是第一次看这种融入式的实景演出,演员在自己身边表演,又是一种别样的震撼和感动。

看着那些命运与敦煌交织在一起的人物:索靖、张议潮、米薇、王圆箓、王维、常书鸿一位一位的向自己走来,又让温莞对敦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那些藏经洞里发现的经卷和石窟里的壁画,既换不了钱财,也换不了前程,甚至连身外之物都算不上,直接是与自己无关的事物,但是这些守护者们却倾尽自己的一生来守护,有些人最后甚至葬在了敦煌。

温莞看到后面的演出时,又看到晚唐时期的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为了向长安报告丝路已通,便派出了十支队伍前去报信。

可是这个口信,最后却是在两年半后,才由一名叫做悟真的和尚送达,而与他一同出发的队伍,都已经全部葬身沙海。

这又是一种何等的信仰,温莞再次感慨不已。

从剧场走出来后,依旧还在回味那些震撼,迟迟无法回神。

顾溪可没给她感慨的时间,直接拉着她,众人又往鸣沙山月牙泉而去。

温莞的思绪,前一秒还停留在演员们说的:“一千年有多长?不过一瞬间。”

后一秒已经骑在骆驼背上,再次踏上这千年的风沙。

从骆驼背上下来,温莞又跟着顾溪沿着陡峭的竹梯,费力的爬上鸣沙山。

这一顿爬的温莞怀疑人生,除了前进,没有后退的余地,因为她身后跟着的是一个接一个的游客,左右两边是陡峭的沙山,没有退路,只能奋勇往上攀爬。

跟顾溪旅游,可真不是件轻易的事情,温莞心中感慨万千。

直到温莞喘着粗气,站到鸣沙山顶上,眼前是一望无际辽阔的沙海,比昨天拍照的沙山风景更为壮阔美丽,又觉得这一顿攀爬非常值得。

鸣沙山前方,就是那湾著名的碧绿的如弯月般的月牙泉,嵌在苍茫的大漠戈壁中,又是如此的惹人喜爱。

“明月出天山,苍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温莞看着眼前的美景,不由喃喃的念起了诗。

只是可惜这时只是日头偏西,还未到月出之时。

温莞又想到下午看演出时听到的一句诗:“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

敦煌真的是很远很远,要是从这里寄一封信到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