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登基为帝(1 / 2)

议定了李显的谥号和庙号,便是武则天的称呼问题。

发动政变之后,虽然废周复唐。

但是武则天的圣母神皇尊号却没有褫夺,因为这个尊号是武则天还未登基之时便定下的,算是大唐给她奉上的尊号,也不好一下子给她夺去。

“按礼制,天后不应再称作神皇...”刘祎之首先说道,他以前虽然一直为武则天效力,但是他并不赞同武则天称帝。

袁恕己等人也跟着说道:“是啊!自古以来就没有女人为皇帝一说,何况圣母神皇这个尊号,令人感到十分的别扭,也感觉十分的荒谬...”

现在反过头来再看武则天做的一些事情,确实是有些荒谬。

众人看向李旦,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他的心思来,毕竟武则天是李旦的亲生母亲,这样的事情还得李旦来做主。

李旦作为一个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新时代好青年,心中并没有什么性别上的歧视。

所以从心里上而言,他并没有感觉女人做皇帝有什么不妥,只是武则天为了登上皇位而使用的手段让他难以接受而已。

在后世的记载之中,武则天是唯一的女皇帝,李旦也不打算改变这样的事实。

虽然武周只建立了一日,武则天也只做了一日的皇帝,但是那也是百姓们和百官们认可的,历史也会记载的。

既然你这么想做皇帝,那我就满足你吧!想到这里,李旦说道:“圣母神皇的这个尊号是有些怪怪的,以后自然不能再叫了。”

众人听闻李旦如此一说,心中一喜。

“但是她的皇帝称号便保留了吧!为其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

“啥!...则天大圣皇帝?还称作皇帝?”众人瞪大了眼睛,显得有些惊讶,更多的是不解。

“嗯!有什么不妥么!”李旦反问道。

“天后甚为女人,还是不宜再称作皇帝...”刘祎之说道。

“女人能顶半边天,谁说女人不可以做皇帝。”李旦当即驳回了刘祎之的说法。

当众人看到李旦坚定的眼神,便已经知道李旦心意已决,于是也不再争辩。

韦巨源乐得见李显与武则天的事情都定下来,倒是让他们不在为难了。

议定了前任的称谓问题,那么接下来,就要议定李旦登基后的年号。

不然的话,李旦登基之时,该如何向国人宣布呢!

对于有主见的君主,年号多是自己提出。

所以,大家又都看向了李旦,看看李旦的心意。

“我之所愿,大唐永世昌盛,所以便叫做永昌吧!”

永昌,既是李旦的心愿,也是李旦向世人表达自己的愿景。

对于这个年号,众人自然没有什么好反对的,毕竟年号用的不好了,随时可以更改。

接下来,从礼制、程序、衣着、告书...李旦又与他们议定了很多的细节。

等到主事商定完毕。

诸位大臣便各自分头去行动去了。

离着垂拱三年年末只有七天了,太初宫内又像武则天登基那时一般,内侍省将整个太初宫里里外外打扫了干净。

各处殿宇之上全都挂上了大红的宫灯,插上了各色旗帜,从应天门至万象神宫的道路上也铺满了地毯,路两侧摆出了各种精美的青铜器...

洛阳城内,再次立起了喜庆的牌楼,拉上了彩色的旗帜...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热闹的背后,李旦也没有掉以轻心。

让陈子昂、王孝杰、张仁愿等人加强了对洛阳的巡查,确保登基大典期间不出乱子。

而李旦还要陪着群臣演绎一出“三辞三让”的好戏,这是登基的形式,也称作“三劝进”。

这个套路虽然俗套,但是李旦也不能例外。

顾名思义,李旦登基之前,臣子们要对他进行三次劝进,而李旦也要连续推辞,一直到第三次的时候才能心不甘情不愿的接受皇位。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姿态,就是要向世人表明自己得来皇位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让世人都看看,自己是清高的,本想当这个皇帝,但是群臣强人所难,自己是被逼无奈,才勉强答应,顺天应人。

当然,这“三辞三让”也不能只是走走过场,有一定的套路,

第一让:声色俱厉、严辞拒绝。第二让:再表拒绝、口气松动。第三让:勉为其难、默以许之。

这“三辞三让”一定要将循序渐进、勉为其难、最终顺天应人的感觉演绎的淋淋尽致才行。所以在表演的时间、火候和节奏上要把握的十分到位才行,还是要考验李旦的一番演技的。

好在李旦的演技也不差,十分完美的完成了。

永昌元年正月初一,李旦身着龙袍,在盛大的宫廷礼乐的伴奏下,群臣的簇拥下,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