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村长有些担心(1 / 2)

“张知青我跟你说话呢,你怎么不理我呀”。

张远山还是不发一言。

杜孟生气了追了上去。

拉着张远山不让他走。

“杜知青,知识青年下乡就是为了帮助农村建设的,我们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我们初来乍到的,做事还是要低调些,毕竟还要在这里生活好些年呢”。

张远山正色对杜孟说道。

他们两个本来就是认识的,是同学。

张远山相应国家的号召,下乡做知青。

没想到竟然遇到同学杜孟。

一路上聊得很好,想着彼此有个照应,没想到这杜孟来到村里第1天就搞出这种事情来。

“李知青毕竟是第一批知青,对村里熟悉,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搞好关系很重要,而且我们住的地方很不错,宽敞明亮,别不知足了”

“好吧”。

杜孟委委屈屈的低下头。

“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我们生活上的问题,然后再去找村长看看应该领什么样的任务,农村不比城里,我们要接受很多劳动,你要有思想准备”。

张远山是个很有抱负的青年。

他走扎根农村的信心。

他有建设农村的决心。

既然已经来了,他就要把自己的本事运用到这个贫困的农村,希望这个农村因为自己而改变。

回到知青院,两人开始分工。

杜孟做饭,张远山负责收集柴火。

天开始冷了,他们也要烧炕了。

“唉哟,你们就是新来的知青吧,这知青院里柴火够吗”?

路上遇到一个热心的大娘。

“村头有玉米地,烧火做饭用玉米杆最好不过了,多整一点烧炕头,这天还早,你们都去准备一些”。

“谢谢大娘,多谢大娘”。

张远山感激的谢谢。

“这村里的人好热情啊”。

杜孟在一边说道。

“是啊,很朴素很真诚”。

所以两人分工合作,柴火张远山收集,饭让杜孟做。

杜孟在家里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那里会做饭啊。

但是她信心满满,斗志昂扬。

没有锅,她用陶罐。

往瓦罐里放了一大碗白米,将水填的足足的。

就使劲的添柴火烧。

还想着等张远山回来以后能够吃上热乎乎的粥了。

“我还有做饭天赋嘛,都闻到这米香味了”。

杜孟坐在了那里沾沾自喜。

可是瓦罐因为受热过度,里面的水开始沸腾了。

杜孟没烧过火那里知道怎么处理。

只能看着里面的粥啊水啊全都沸腾的溢出来。

“这怎么办”。

她急的直跳脚,想要伸手去把瓦罐端下来,被烫的大声呼痛。

再也不敢伸手。

下面的火力依旧很猛烈,瓦罐周围全是米粒。

局面一时控制不住了。

突然外面传来树叶的响声。

杜孟跑了出去。

看到是张远山,仿佛见到了救星一般大声的呼救。

“张远山你快来呀”。

看着杜孟梨花带泪的,张远山以为出来什么事。

放下柴火就跑了过来。

看着那不可控制的瓦罐,张远山直接傻眼。

他立即将下面的柴火都撤了。

失去火力,瓦罐也满满的安静下来。

杜孟不知所措的站在哪里。

看着张远山收拾残局。

“那个,还能吃吗?”

杜孟看着张远山的背影,结结巴巴的问。

“还有半罐”。

张远山没好气的说道。

“你以前没做过饭吗?”

“当然…做过了”.

杜孟说的底气严重不足。

“你这到底放了多少?”。

“一碗”。

“你是准备做大米饭?”

“准备做稀饭”。

“那你放了多少水啊”。

“我看着米有些多,就把陶罐给填满了,想着今天都挺累的,每人多喝一碗”。

行了,明白了。

啥也不会,还自以为是,没有任何生活常识。

看着留在地上的大米张远山就心疼。

“那接下来怎么办?”。

杜孟现在门口一脸的茫然。

“去拿两个碗,我们将陶罐里的这些吃掉,

掉在地上的扫干净埋在门口的树下,也算是给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