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生而知之(1 / 2)

轻轻的一番话。

就像是一只无形的大手。

彻底拨开了朱标、朱棣心头的大霾。

此时的朱标有同豁然开朗。

无比感激自己做下的,前来听课的决定。

不过是短短的几分钟。

他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果然。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

朱元璋再多次的教导。

也比不过一次深刻的点拨。

而且……

朱标甚至能感觉到。

面前的秦昊,不只是想拨开两人心中的“蒙”。

而是直接就把天地之中最简单,但是无法明悟的大道。

摆在了自己二人的面前。

让他们两个,去品!

尤其是最后的一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更是一句点睛之笔。

朱标的初心,就是以仁治天下。

用良知去做事。

知行合一了。

他一定能好好的治理这个大明!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

畏首畏尾,最后什么也没做的成!

感悟到了这一些东西之后。

朱标更加觉得秦昊的恐怖。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跟自己的年纪,不相上下。

却有了开宗立派,甚至于圣人的才学。

难不成,此人是生而知之?

可就算是生而知之,也做不到这样一个份上!

片刻之后。

朱标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先生,您的才话冠绝,真是让学生佩服。”

秦昊笑了笑:

“好了,去休息吧。”

“明天再说别的。”

说完之后。

他躺在茅草堆上。

但随后又像是想起了什么:

“如果你想学,你就告诉我。”

“反正……我也活不了多久了。”

望着秦昊陷入阴影的身体。

朱标喃喃自语:

“放心吧先生,我是不会让你死的。”

如此一个才华横溢。

如此一个道通天地。

如此一个通透如斯的人。

如果他就这样英年早逝。

那就是整个大明,哦不,天地的损失!

……

夜晚。

韩国公府。

烛火不散。

随着窸窸窣窣的树影声。

里面的议论声,也随着风飘向了窗外。

“恩公,这秦昊一时半会儿,是动不了了。”

胡惟庸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担忧:

“而且,刘伯温也复位了。”

“陛下不会是想重新启用浙东党,然后打压我们淮西党吧?”

现在只是大明建国初期。

淮西党的势力,远远没有后期如此强大。

面对朱元璋铺天盖地的政策。

他们也很是吃不消。

李善长陷入了沉思。

“现在,只能稳住现状了。”

胡惟庸说道:

“恩公,我今天过来,就是想到了一个主意,可以让咱们淮西党那些兄弟们缴的田地税补偿回来。”

李善长来了兴致,抬起头:

“哦?斯祥,说来听听。”

他补充了一句:

“最近锦衣卫看得很严,你可千万别做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胡惟庸赶紧说道:

“恩师放心,我怎么可能会做那样的事情给锦衣卫留下把柄?”

“我这次的解决方法,天衣无缝!”

胡惟庸的唇角勾起笑容。

随后。

从里衣里面拿出了一张公文。

李善长接过来一看。

发现上面也没有写,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官印。

见到这一幕,李善长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斯祥,还是你聪明啊……”

胡惟庸笑了笑:

“都是恩师教的好。”

二人相视一笑。

这空印的缘由,便是因为每年要盖的章太多了。

而有些地方,却又等不了这么久才批东西下去。

所以,一般都是官员在文书上提前盖好印章,需要用的时候,再写上具体的内容。

明朝时期,每年地方都需要派人到户部报告财政的收支项目。

但是运输的过程,肯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