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得加钱(1 / 2)

非常熟络的把玩了一下这件刚生产不久的火器后,燕王朱棣将它递给了刘畾。

沉!

非常沉!

不同于现代枪械仅仅几公斤的重量,大明初期的火器带给刘畾的感觉就只有这一个感觉。

初步估量了一下,这件所谓的单兵管形火器的重量足足有差不多10公斤。

为了防止炸膛,整个火器的炮壁被打造的非常厚重。

而炮壁内也没有被刻意去打磨凹凸的地方,粗糙不平。

这么一副粗犷憨憨的模样,让刘畾根本无法和未来造型简洁威猛的火器联系起来。

为了了解大明现在火器的威力效果,刘畾还特意让军器局的人演示了一番。

可结果,确实挺让刘畾失望的。

大明现阶段大部分火器的杀伤,都是靠单纯的散弹进行大面积的杀伤。

虽然威力不凡,可射程却只有短短二十多米的范围。

而射程更远的火器,却都是一些造型更类似火炮的火器。根本不适合单兵运用。

看到这,现在刘畾也算是明白,为什么朱元璋这么急切的安排他来负责火枪的生产了。

毕竟两者这么一对比,简直是背上扛着一个300斤的大胖子和背着一个十几斤小孩子的差距啊。

接着,刘畾又耐下心来,在朱棣燕王朱棣以及工部官员陪同下,一起将整个军器局都浏览了一遍。

整个过程下来,刘畾心中默默叹了口气,对于接下来火枪的制造以及批量生产的前景,感到十分不乐观。

大明现阶段的军器生产,非常落后,较前代的宋元两朝,可以说是已经开了历史的倒退车。

工匠们的生产完全是没有任何的章法,今天你做这个,明天你做那个。

一个紧急的命令下来,所有工匠都要放下手中的活,一起去做这样军需品。

全都是一锅大乱炖式的做法,根本没有一点效率可言。

而且这种生产方式出来的军器,生产标准全靠工匠自己估摸着掌握,完全没有一点精度可言。

因此,大明中后期的火炮,也在战斗中出现过很多次炮弹装不进炮管的事件。

微微叹了一口气后,刘畾对身边的工部主事说道。

“给我找一间干净的屋子,一把切水果用的小刀,一打白纸,几根细碳条,几块细长的木板以及一点鱼胶。”

“是大人!”

虽然不明白刘畾要做什么,工部主事很好的执行了刘畾交代下来的事。

不到几分钟的功夫,一名官员便将几人领到一处整洁的屋内。

燕王朱棣对于刘畾的举动很是疑惑,刚想开口询问,便被刘畾挥手打断了话语。

“燕王殿下,我只知道你想问什么。”

“但以你的智商,我很难和你在短时间内解释明白,看我表演就行!”

虽然燕王朱棣听不明白刘畾前半句话的意思,但他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得傻子,顿时脸色黑了下来,在心中疯狂的扎刘畾的小人,觉得刘畾的动作,完全是浪费时间。

刘畾可没想到自己随口一说,引起了燕王朱棣内心这么剧烈的反应。

此时,他正在努力的为自己做一套绘图工具。

很快,三支纸卷铅笔以及刻度尺、三角尺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用小刀削了一下铅笔芯后,刘畾按照之前大脑中搜索到的工业布局图纸,开始画起图来。

不到几分钟的功夫,燕王朱棣脸上的表情,从刚开始的不屑,再到惊讶,最后震惊。

等他回过神来后,才发现自己背后居然有一个人影,连忙转头看看是谁有这么大胆,敢站在自己的身后。

可燕王朱棣回过头去,却发现那个人居然是蓝玉。

从辈分上,蓝玉可是太子朱标的舅舅,自然也算得上是燕王朱棣的舅舅。

正当燕王朱棣打算开口打招呼时,却发现蓝玉竖起右手的食指,示意燕王朱棣不要发出声音,以免影响到刘畾的工作。

半个时辰过后,刘畾的注意力这才松了下来。

[天哪,我到底是在干什么?]

[我不是来当咸鱼的吗?]

[明明说好要当一个闲散的二代,现在怎么在画图啊!]

[还TMD是给朱元璋这个小心眼的家伙,打白工!]

[我这不是在自讨苦吃吗?]

[不行,可不能养成出力不讨好的坏习惯]

[反正没有我,这次北征蒙元也是没有任何问题]

[褐贝丝燧发枪也已经交给朱元璋了,封赏也下来了]

[钱货两清,让老朱自己去琢磨去,老子何必去费这份心呢?]

想到这,随手将手中的工具丢在一旁,拍拍屁股,打算起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