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说好的决战呢?(1 / 2)

我在开封大兴土木,早就被负责告状的御史们探听了消息。

早朝上几个御史一合计就参了我一本。

说什么破坏祖宗家法,说什么奇淫巧物,说什么不务正业。

崇祯一听也觉得不像话,周王世子居然和我这种人搅和在一起,像什么事情。

内阁学士们扎在一堆一阵讨论之后,首辅王永泰大学士道:“陛下,开封知府商训并无本章参奏,可见此事尚需核查,周王宅心仁厚,世子勤勉好学,忠孝仁义,切不可因为流言寒了天下人之心呀。”

崇祯踱步道:“卿所言也有道理,就派人前去核查,看看开封到底在搞些什么,锦州战事如何,陈新甲速速报上来。”

兵部尚书陈新甲急忙出班跪倒:“陛下,锦州前线大捷呀,张若麒有表章,日前交战颇有斩获,后金一名贝子被斩于阵,其他被斩佐领,巴图鲁不下三五人。”

崇祯欢喜的不能抑制:“朕也有前线总兵密报,自从彦演到达松山之后,有如神助,居然天天都能斩杀一两名后金将领,这次连贝子也被斩杀,可见三军用命。”

崇祯对王永泰道:“内阁立刻拟旨,严令洪承畴立刻攻破后金军包围圈,既然每日阵斩一二敌酋,可见我军兵势正盛,可在此士气高涨之际大举用兵,早破北敌之后朕挡在京师北门欢迎凯旋之师,告慰天地祖宗。”

王永泰急忙磕头道:“皇上洪福齐天,此次松锦之战必定大获全胜。”

崇祯道:“好了,爱卿,这种话还是说说算了,从万历年开始,每次出征都说大获全胜,有几次应验了?朕累了,退朝吧。”

说罢,崇祯走了,留下几个大臣面面相觑。

明军在松山一带遍布营寨,吸引了后金军的注意力,从觉远岛每日派出十多只海船向锦州运输粮草及部分援兵,这样,锦州得到了充足的粮食,更加不急于解围,祖大寿给洪承畴射出箭书,说明城里粮食极多,不需担心,只要稳扎稳打向前推进即可,不要急于解围导致兵败。

洪承畴也是同样的想法,后金军野战能力极强,明军长处是防御作战,现在这样深沟高垒,布满长枪大炮,将战事拖延到冬天,那时候后金军就不能长久,只能撤兵了,听说朝鲜今年粮食欠收,而后金军都是亦兵亦民,在这里和明军对峙,耕种的人力就不足,粮食就相应不足,耗着吧,谁先动谁先死。

多尔衮也十分的忧虑,他就怕洪承畴采取这种对峙的战术,后金军希望速战速决,拖延下去对后金极为不利,但明军岿然不动,后金已经几次挑衅,冲到敌方营寨前骂战,回应的之后密集的弓弩和炮弹,自己这边死伤惨重。

迫于形势,多尔衮和豪格只能向盛京求援,希望援兵到来可以扭转战局,岂料皇太极只是给他们派来了几千援兵用于替换受损的部队,要求各部继续坚守。

多尔衮还希望皇太极增援他两三万精兵,只要有这六万人在手,他就可以一举击败洪承畴,继而向皇太极开战,以报额娘被杀大仇,可惜皇太极只给了他这么点人,防守有余,进攻不足,豪格也是一样的想法,迫切希望立功便于皇太极立他为太子。

皇太极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经常卧病在床,多尔衮如果想要报仇必须抓紧时间了,而豪格也有自己的想法,皇太极最喜欢的嫔妃庄妃生下的儿子福临已经五岁了,如果自己不能立下大功,搞不好皇太极一死,皇位就要传给福临,那自己的地位可就危险了。

多尔衮闭上眼睛躺在自己的帐篷内暗自流泪,这一天是他的额娘阿巴亥被勒死的日子,距今已经十五年了,每到这一天,多尔衮都要躲起来对皇太极一顿诅咒。

十五年前,努尔哈赤在宁远被袁崇焕打伤返回盛京,死在了浑河河边,临死前将大妃阿巴亥招去,遗命阿巴亥殉葬,汗位传给多尔衮,当时的阿巴亥有三个孩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只有阿济格已经成年,阿巴亥记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不肯殉葬。

皇太极和其他贝勒议定由皇太极即位,其他三大贝勒共同辅政,要求阿巴亥尽快殉葬,为了自己三个孩子的前途和命运,阿巴亥只能同意,打扮的漂漂亮亮等着见过三个孩子之后就去殉葬,但在见过多尔衮和多铎之后,阿巴亥又不想死了,最终皇太极亲自动手用弓弦勒死了阿巴亥,所以,多尔衮在十五年前就此永远失去了母亲。

以前的他没有力量去保护母亲,现在,多尔衮握紧了拳头,想着庄妃的模样,想着她的一颦一笑,想着她的眉眼传情,发誓绝不会再让这种事情发生,他一定要保护好庄妃和她的孩子。

盛京的皇太极并非对锦州不重视,他知道洪承畴是个有阅历,有韬略的将领,他知道此次明军十分的强大,粮饷充足,但对于如何作战他有自己的想法,此时让多尔衮在锦州只守不攻,就是为了消耗明军的士气和战力,只要此次打垮了洪承畴这支部队,明朝就此再无作为了。

皇太极已经派出大批使者奔赴满洲及蒙古,朝鲜各处调集人马,此时,在盛京城中,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