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出山海关(1 / 2)

之前孙传庭十万明军出潼关大败殊亏那是因为没有人和他打配合了,傅宗龙死了,杨文岳死了,洪承畴被俘了,丁启睿也死了,他的部队已经是大明朝最后的精锐了,所以,孙传庭死,大明朝亡。

但现在还有开封军存在,这是一个变数,以前没有这个变数所以孙传庭败了,败了就死了,现在有了我开封军牵制李自成的部队,孙传庭就有可能不败,不死。

孙传庭虽然对崇祯有怨气,拖拖拉拉的不愿意进宫,但毕竟身份在哪里,等进了宫,孙传庭急忙肃正自己言行,恭顺的站在殿门外等着皇上召见。

崇祯正在批改给杨嗣昌的祭文,放下笔对太监说:“让他进来吧。”太监急忙走出去对孙传庭宣旨。

兵部尚书陈新甲带着孙传庭一起走进来,跪下给崇祯磕头,等他们磕头完毕,崇祯让他们起来,借机仔细观察了一下孙传庭,只见孙传庭虽然两鬓头发入狱之后些许发白,但精神健旺,身形健硕,很有斗志。

崇祯说:“朕之前因为你有罪,将你下狱,略施惩戒,你不要记恨朕,如今国家多难,杨嗣昌杨大人突然病故,朕特意将你放出来,让你总督陕,晋,冀三省军务,你一定要励精图治,为国家尽心尽力。”而后抚摸着孙传庭的手以示亲近,“这是朕的特典,你要懂得感激,要尽快剿灭闯贼,给朝廷时间北剿鞑虏,南灭献贼,朕一腔热血,全都托付给卿了。”

孙传庭急忙扣头:“臣敢不殚精竭虑以谢皇恩浩荡,臣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请陛下放心,臣到军中,必定精心练兵,以求剿灭闯贼,上告朝廷,下安黎庶,甘愿粉身碎骨以报皇恩。”

崇祯在大殿上走了几步,思索了一下思路:“你到了潼关之后,需几日方可出关剿匪?还需要什么条件?”

“陛下,臣需要到了地方,详细勘察之后方可根据实情,着实禀报。”

“也罢,如今事态紧急,希望你到了之后抓紧时间料理事务,尽可能两个月之内率军入关,绞杀贼军,避免事态继续发展。”

“陛下,方今各方兵马旷废日久,很多将领,不知道平日操练兵马,只知道享受贪腐,臣恐怕当地兵马不堪使用,还需要加以操练方可进军,请陛下明察。”

崇祯心中急躁:“难道陕西现在各处兵马平日都不操练,你不要等到李自成贼军在河南攻城拔寨站稳脚跟在出兵就迟了。”

孙传庭只知道李自成在两年前他入狱之前被他三千人民打的打败,却不知道两年之后局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李自成的军队早不是当年的乌合之众,现在的李自成兵强马壮,相反官军则是不加训练,战马不备,器械不足,士气不足,军饷不足,到了不堪一战的地步。

但这些情况孙传庭不敢告诉皇上,而且各地官军有名无实,就连数额都不足,看见皇上焦躁,很不耐烦,孙传庭只有闭口不说垂着头等着皇帝说话。

崇祯见孙传庭不说话,还以为他被自己说服,转而用温和口气说话:“你素知带兵,朕早就知道,目前鞑虏围困锦州久矣,朕已经命令洪承畴带领大军不日即将出关救援,此战是否顺利,尚不得知,关内有你,关外有彦演,都是朕的肱骨之臣,为朝廷分忧,就全看你们两位了。”

孙传庭:“微臣在狱中常常思考国家前途,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你说,朕赦你无罪。”

“陛下,日前內缴流贼,外敌强掳,两面用兵,十分疲惫,朝中诸臣全都是空谈,只为个人荣誉,不考虑国家前途,是非良久之策,如此下去,国家前途堪忧,陛下可否听臣进言?”

“说,但讲无妨。”

“陛下,如要抵御外敌,必须国家内部安定,如今国内刀兵四起,急需大军围剿稳定军心悲民心,却还要抽调兵力去对付外敌,可谓捉襟见肘,消耗极大,如果陛下能够顶住官员们的虚谈,与后金谈判,争取几年时间,把用于辽东战场的大军用于剿灭闯贼,献贼,事半功倍,等待剿灭闯贼,献贼之后,发展经济,训练兵士,等国力强盛之后再对东虏用兵,必定可以一举成功,望陛下思之。”

崇祯思考良久,不能说话,孙传庭知道他不愿意承担与后金谈判的后果,从太祖朱元璋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个大明皇帝与外敌谈和,如果被清流官员知道,上表弹劾皇帝,就算归为皇帝的崇祯也无法承担后果,所以,崇祯不愿意承认他想和后金何谈,需要有人站出来把这个后果揽过去才行。

对后金议和,这是崇祯和陈新甲商定好的策略,但如今孙传庭也建议议和,崇祯怀疑是不是陈新甲对孙传庭透露了消息,不过他目视陈新甲,陈新甲表情十分诧异,以示自己并没有透露一丝消息。

孙传庭继续说道:“方今国家内外用兵二十多年,兵士苦不堪言,将领为此战亡或被斩,耗费银两数千万,国家早已经精疲力竭不堪再战,如今以臣愚见,必须停止对关外用兵,全力对付关内的闯贼,献贼,等待中原大局初定,再对外用兵不迟。”

崇祯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