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王弼阵前收义子(1 / 2)

铁券丹书 养石轩 1436 字 5个月前

话说普颜帖木儿假扮王信,带领着他那八千蒙古子弟兵,竟然就安全顺利的闯过了明军大营包围圈,沿着蒙山前的官道一路向着青州方向逃去。

常遇春和王弼率领着明朝大军还没来的及堵截,又因为明军初来乍到,人困马乏,因此也就没有再继续追赶。常遇春下令,明军暂且不入沂州城,就在城外十里的明军大营里再休整一天,等到城内一切安排就绪后,再统一进入城内安民换防。

当天下午,王弼就在他的先锋营中军帐内,设宴款待主将常遇春,并为新投诚起义的王宣和王庚叔侄二人接风洗尘,不料刚摆好宴席还没有开始,就又有哨兵前来禀报,说是沂州城内突然又城门大开,落下了护城河吊桥,又有一队人马从城内冲了出来,紧接着就有沂州城内王信派出使者,来到了先锋大营前通报求见。

常遇春下令带王信的使者进帐询问详情,使者进入中军帐后,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连连替王信向常遇春,王弼和王宣等人叩头请求恕罪。常遇春让他站起来说话,于是使者便站起身来,简略的向他们诉说了王信派他来的因由使命。

原来王信被暗算后,在李夫人的大卧室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竟然赤身裸体的,被一个一丝不挂的婢女伺候着,不禁又羞又气,他非常恼怒的一边大声呼喊贴身随从,一边随便找了一套衣服胡乱穿在身上,等到他的贴身随从跑进卧室内,向他讲明了一切后,他才明白是自己中了普颜帖木儿移花接木,金蝉脱壳的奸计,他于是火速赶到了教军场,紧急集合起自己的那三千敢死队,就要出城去追击逃走的普颜帖木儿。

王信出了城以后,被恼怒冲昏的头脑才渐渐清醒过来,于是又派人去找到了,还埋伏在城外的沂州伏兵一打听,才知道他的父亲王宣和堂弟王庚,早已经被常遇春和王弼给请到明军大营里,去赴宴喝酒去了,于是他又赶紧派自己的贴身随从先到了明军大营里,向他的父亲和明军主将请求恕罪。

常遇春命令使者回去告诉王信,把出城的军队先再退回到沂州城里去,等到安排好了城内的军兵和老百姓们,夹道欢迎大明军入城接防的仪式后,他们明军再正式入城。

可是王信却报仇心切,因为又听说普颜帖木儿是沿着官道,向着蒙山方向刚逃走不久的,于是也不等自己的使者,从明军大营里请求恕罪回去,就擅自决定先去追击逃走的普颜帖木儿,他是想在投降大明军之前,先立下一个军功,然后再投诚到明军后才不会被看不起。

王信的擅自追击,引发了常遇春的强烈不满,他认为王信的行为,是没有任何诚意的逃跑行为,因此在给王宣的接风宴宴会上就大发雷霆,他命令左右卫兵立刻把王宣给捆绑起来,以临阵诈降的罪名给关押了起来。而王庚也备受牵连,一起被五花大绑的关押了起来。本来这是一场策划比较完美的临阵投诚起义行动,却这样被狡猾的普颜帖木儿,给硬生生的搅合成了一场误会难解的闹剧。

在提审王宣和王庚的过程中,王庚向王弼述说了,自己也是才刚刚加入王宣父子的投诚团队,因为第二天又将是他母亲的祭日,并且他便保证只要先放他回城,他一定会借助王宣和王信父子的威望,在城内起到一个安抚民心的良好作用。王弼可怜他父母双亡,却又一片孝心,于是当场就收了王庚为义子。并且和常遇春商量过后,决定先放王庚回到沂州府衙去,向留守在沂州城内所有的官差衙役和老百姓们说明,沂州知府王宣将会带领沂州府投诚起义的军兵们平安回城。在经过了一夜连续不断的审讯下,最终常遇春把自己心头的误会和疑虑,暂时都搁置在了脑后。毕竟还在是战况之中,当以大局为重嘛!他们释放出了被关押的王宣,一致决定第二天明军就和起义军,同时进入沂州城内安民换防。

话说一夜无事,王庚回到沂州府衙后,就召集了那些府衙内的官差衙役们,简单的说明了情况之后,便又赶紧回到自己家中,去准备给母亲过祭日去了。

在沂州府内留守的那些官差衙役们,虽然都已经明白了这一切的来龙去脉,但是却又都因为一时偷懒,再加上天色已晚,一夜平安,于是就都忽略了及时的向城内老百姓们,提前通报说明情况了,也正是因为他们那些官差衙役们一时的疏忽大意,才又导致了常遇春的更大误解,结果就酿成了后来惨绝人寰的,常遇春沂州屠城的人间悲剧。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11月中旬,在经历了南徐州攻克战之后的大明北伐军先锋部队,终于在接受了北徐沂州知府王宣的,投降起义通关文书后,便兵不血刃的浩浩荡荡进入了沂州城内,但是让所有大明官兵将领们都感到诧异的是:那些夹道欢迎他们进城的老百姓们,竟然绝大多数都是手里高举着:“热烈欢迎大元军!”的标语,高声呼喊着:“欢迎大元沂州府兵凯旋归来”。

这让所有的明军将领和士兵们,都感到非常刺耳和不适,常遇春为此更是大为恼火,立刻命令左右再一次把王宣捆绑起来,押送到城外的明军大营里等候发落。然后又下令明军士兵们开始屠城,凡是高举“欢迎大元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