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文广升官(1 / 2)

大宋风流王 千重草 1024 字 6个月前

辽国皇帝耶律宗真亲自指挥本次对西夏国的军事行动,自领征西大元帅,统兵二十万,攻打西夏。辽军在河曲地区,击败西夏军。

兵至兴庆府外围,遭遇到西夏国都卫戍部队的顽强反击。双方鏖战将近一个月,互有伤亡。辽军一时之间难以突破。

这时候,耶律宗真接到报告,说是宋将杨文广在西夏国的南方,攻占了武胜军。耶律宗真顿时大怒!

杨文广和魏国公萧惠约好的是两国同时出兵,南北夹击西夏。我们辽军在北面和西夏军主力拼死拼活,你却在南边捡现成、捞好处?哪有你们这样的盟友?

耶律宗真把萧惠叫到御帐当中,好一顿数落:你也是身经百战的大将,怎么会被杨文广一个毛头小子给欺骗了?让我们给他当了一回不花钱的打手?

咱们又出钱又出力又死人,给宋朝那帮奸诈小人免费使唤。说不定,现在他们君臣正笑话咱们缺心眼呢!这都是你干的好事!

数落完萧惠,耶律宗真仍然不解气,亲自写了一封国书,让人快马送到大宋朝廷。指责大宋朝的军队背信弃义,完全没有大国担当,让友邦惊诧、让国际社会耻笑!

萧惠被皇帝骂了一顿,更是憋了一肚子火。他也写了一封信,派人去送给杨文广。在信上指出杨文广不遵守协定,完全不讲信义,丝毫没有契约精神,败坏了杨家将的好名声。你这样做,你的杨家将先人,都得跟着你丢人!

宋真宗收到耶律宗真的国书是什么态度先不提,杨文广看过萧惠写的信,却得意的笑了。

“哈哈哈哈,萧惠呀萧惠,杨家将的名声可不是你说败坏就能败坏的。至于杨家先人会不会认为我我丢人,你更管不着了。写这封信,只能说明你无计可施,说明你们辽国出师不利,打赢不了西夏军。”

“你们先慢慢打着,我这边忙着呢,暂时没功夫搭理你。”

文广在武胜军加强治安管理、清楚匪患、鼓励农商,让百姓们休养生息。同时,沿武胜军向东至渭州、东南至秦州,派出大量归义兵修建道路,保证来往交通顺畅、

辽国皇帝见写了国书之后,如同泥牛入海,再也没有音讯。而辽军始终无法击败西夏国都卫戍部队,两军有陷入长期战争的危险。和萧惠等大将商议之后,果断撤兵。

这一战,辽军虽然抢掠了物资人口无数,却并没有实际占领一城一镇。辽国皇帝回去之后,越想越生气,派使臣去汴梁,面见宋真宗。

提出,增加岁币银两。否则的话,辽国皇帝就将亲率大军南下,攻打大宋朝的国都东京汴梁城,以报此仇!

当年宋真宗曾经御驾亲征,参加过澶渊之战,对辽兵的强悍心有余悸。再加上宋朝连续对西夏作战,国力消耗不小。如果再倾举国之力和辽军决战,只恐怕是凶多吉少!

于是,真宗皇帝把辽国的要求拿到朝堂上,交给文物群臣去讨论。最终,以王强、王钦若为首的文官集团占据了上风,同意给辽国增加岁币银两。从原来的十万,增加到二十万。以换取辽国不出兵,宋辽两国继续和平相处。

在北边受了窝囊气,真宗皇帝想起了在西边给他争了脸面的杨文广、狄青、范仲淹。于是,真宗皇帝连下几道圣旨,表彰西北将帅。

首先,晋升延州指挥使狄青,为秦州刺史、泾源路副都总管。

其次,把武胜军改为煕州。任命杨文广知煕州兼熙河路都总管。

第三道圣旨,是调范仲淹回京城,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当朝宰相。

这是朝廷对西北将帅最高级别的赏赐了。杨文广和狄青,以及西北众文武官员去送别范仲淹。范大帅回京担任宰相,西北文武官员欢喜之余,又满是不舍。

有范经略在西北坐镇,大家伙儿心里都有底。如今范大帅去了京城,西北再有敌人来犯可怎么办呀?但是,范大人进京是升官,谁又敢开口阻拦老范的升迁之路?

范仲淹看出了文武官员的矛盾心情,不由捋着胡子大笑。

“哈哈哈哈,各位何必忧心忡忡?西北离了我范仲淹,还有狄青、还有杨文广、还有诸位在。你们怕什么呢?我给你们说句交底的话,西夏王李元昊死了之后,我朝西北高枕无忧矣!”

“李元昊乃是雄才大略之人,西夏除了他,谁还有东征的魄力?诸位不必担心,西北今后再无大的战争可打了。”

众人虽然半信半疑,但是人家范大人都这样说了,他们不信也得信。希望范大人料事如神吧!

范仲淹在西北文武官员的祝福声中,坐车回汴梁当宰相去了。西北文武官员们的日子还得继续过。

这一天,杨文广换了一身便装,身边只带着刘能一个人漫步在煕州街头。最近杨文广喜欢上了微服出游。换上普通人的衣服,在煕州城里闲逛。这样既能浑身轻松、又能亲自了解百姓们的真实生活情况。

他连曾凤英也很少带着了。曾凤英虽然听话、武艺又高,但她的身材太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