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困境(2 / 4)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2532 字 10个月前

经的进士公,在万历朝就声名鹊起的人物,门生故吏更是遍及全国各地。

如今大乾王朝崛起,将大明北方几乎与江南隔绝,刘宇烈控制下的队伍,也逐渐军阀化。

当然,倒不是刘宇烈真的想割据,实在是刘宇烈此人写奏折确实有一手,但是在剿灭反贼上,却表现平平。

甚至于,刘宇烈内心深处,压根就是一个温和派。

如果不是楚行势头太强劲,他甚至想招抚楚行。

对此,崇祯也知道一些,但是却又无可奈何,江南那一帮子人,想着不交税的日子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

如今一群人簇拥在刘宇烈身边儿,岂能轻易放弃。

以至于崇祯一度想让刘宇烈去死,却没有机会。当然,崇祯也没有彻底放弃,他扶持马世英、何腾蛟便是想着制衡刘宇烈。

不过刘宇烈虽然有军阀化的趋势,但是却不愚蠢。

就拿广德州来说,便是在他的鼎力支持下,帮主何腾蛟和孙传庭重新夺回来的。

孙传庭如今也走进了崇祯皇帝的视线,知晓他是个人才。

为何?

因为孙传庭和何腾蛟这个倒霉二人组,虽然也一直处于惨败的状态,但是其二人所率部下,表现还算出色。

尤其是广德州一站,由孙传庭主动出击,何腾蛟设伏,打的很是漂亮,甚至当场击杀了伪乾的一个副旅长,打破了伪乾不可敌的谣言。

所以孙传庭最先升官了,如今人家已经是浙江都指挥使了。

以苏州府、常州府的旧部为核心,正在努力训练新兵。

要说,孙传庭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

崇祯皇帝为了拯救时局,真的是什么办法都想过了。

比如让杨鹤、吴牲去赈灾,一出手就是十万两,二十万两白银的私房钱,当然在崇祯看来这是一笔天文数字了,可实际上连个屁都不是。

就拿孙传庭来说,崇祯为了支持他练新兵,给了他十万石粮食和白银六万两,这些钱粮从京师出发,刚一出京师城门,粮食就剩下了五万石,白银剩下三万两,等到了孙传庭眼把钱,只剩下了粮食一万石,白银五千两。

当然,这还不是极限,到了孙传庭手里,只剩下粮食五千石,文印三千两。

这种情况,你说孙传庭难受不难受?

难受是肯定的。

但是人跟人完全不一样的。

杨鹤跑到西北赈灾,啥出息活都干不了,可能人生最大的贡献,便是生了个宝贝儿子杨嗣昌吗,可人家孙传庭就不一样。

如果皇帝陛下给不了钱,那我就自己筹款。

毕竟现在政策好太多了,朝廷也允许招募民勇自守。

孙传庭也很干脆,既然朝廷给不了钱,这帮子狗东西连皇帝的私房钱都开始侵吞,他便想尽一切办法,跟何腾蛟搞好关系,跟刘宇烈也能说得上话。

慢慢的他的新兵也有了一定的规模。

而且孙传庭这个人,却是有非常高的军事素养,他敏锐的察觉到,伪乾之所以能够屡战屡胜,除了思想上的武器非常犀利之外,便是靠火器的变革。

所以他在编练新军之时,直接搞起了火器部队。

此举不但得到了何腾蛟的支持,甚至连何腾蛟手底下的嫡系部队,也向着孙传庭靠拢。

说实话,伪明的人才是非常多的,跟故步自封的某些人不一样,伪明非常善于学习,在发现伪乾的战斗力强悍之后,立刻开始军制改革,甚至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股风气。

很多将领都认为,这年头,大刀长矛已经不行了,玩火器对射才是王道。

至于何腾蛟本人,最近又升官了。

因为他跟之前明廷对抗大乾的官员确实不一样,虽然也是屡战屡败,但是人家一直在勉力保存有生力量,而且每一战即便是输,也能咬下一块伪乾的肉下来。

最为关键的是,人家广德州一战,与孙传庭配合的相当好,打的非常漂亮。

歼灭敌军过完,甚至于还杀了伪乾一个副旅长。

当时,大乾方面确实震动,因为大乾自成立以来,尚未有上万人同时阵亡的经历。

不过后面御史们经过核查才知道,原来是李大虎玩了套路。

他在夺取了苏州府和常州府之后,将几乎所有的各类武装力量全都集合起来,发放了大乾的旗帜,让他们拿着大乾的旗帜去广德州,去宁国府。

这帮子人也不负所托,没让大乾失望,厉害的很,攻城略地快的很。

当然,这种武装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