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寇烈(2 / 3)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1687 字 10个月前

先录取,学问不俗者,甚至可以授予官职。

但是这只是表达了救民军对于读书人的渴望罢了。

谁都没想到会真的有读书人愿意加入救民军的。

没办法,救民军已经努力接触读书人很久了,但是读书人真的很难沟通,人家商人还能看在钱的份上,加入救民军,成为拯救天下百姓的一份子。

但是读书人不一样,读书人都视救民军为洪水猛兽。

他们认可洪武爷为他们打造的天下。

他们心中都是大明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大家只要读书,早晚可以改变命运!甚至即便是穷的吃不起饭的读书人,都敢骂楚行是乱臣贼子。

先前楚行进入某个村子,村长都选择好好招待救民军。

但是有个痴傻的读书人,竟然选择了为国尽忠,举家上吊而亡了。

当时,楚行不知道有多失落。

但是,今日竟然有个读书人跑过来要加入伟大的救民军?如何能不叫楚行惊讶!

不仅仅是他惊讶,前头招募士兵的刘青山看到排队的队列里来一个年轻读书人后,立即就是派了士兵上前把那年轻读书人叫到了跟前。

见他们说了几句后,就见刘青山亲自带着他走大了楚行身前。

这个时候,楚行才算是看清楚这个年轻的读书人,此人年纪估计有二十多岁,身上的儒服早已经是破烂成条,浑身脏兮兮,从他的外观就可以看的出来,这个人混的极为落魄!

不过虽然样子极为落魄,但是这人只是站在那里就能让一眼看出来,这是个正儿八经,地地道道的读书人,并不是那种大字不识穿上了儒服的冒牌货!

只听他道:“学生寇烈见过大王!”

楚行此时不是当初那种混的极其艰难的土匪了,也知道这个时候跟读书人要矜持,要端架子了,所以楚行只是淡淡的说道:“哦?可曾进学啊?治的什么经啊?”

此时此刻,楚行要感谢嫂夫人的培养,不然他都不知道该如何跟这些读书人说话。

听到楚行所言,对面的年轻人也明显一愣,他没想到眼前这个大王如此的年轻,而且还真的懂得学问,当下说道:“回禀大王,学生于天启元年进学,治易经!”

所谓进学,是指明清两代指童生考取生员,进入府、县学读书。

意味着,这是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

是进入体制,备了案,见到县太爷不用下跪,可以可以穿盘领长衫,头戴方巾,脚登长靴,青衫儒雅。

是可以不用交税,成为地地道道的人上人。

阿贵正传中,赵庄赵老太爷的儿子考中秀才,是何等的风光,赵家又是何等的作威作福。

别看眼前这位只是个秀才,一旦考中举人,就有可能跟范进一样,最终风风光风,成为一方大佬。

楚行这么问,只是客气话,原本他还以为这人会来一句‘学生愚钝,尚未进学’呢。没想到他还真是个秀才。

只是这么一个秀才,怎么会混到如此落魄的地步,怎么会跑过来参加自己的造反大军?

别看话本里说什么穷秀才,但那是相对而言的,秀才就算再落魄,人家想要谋生的话手段多的是,当塾师,甚至只是给人写写书信抄抄文书,那收入也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比肩的。

文案清书之类的工作甚至都可以随便挑!

混的再差,也不至于混成眼前这个寇烈的模样啊!

毕竟读书过,眼神还是好使的,寇烈看出了楚行的疑惑。

当下解释道:“学生因为体恤民情,向权贵陈情,最终不仅被夺了功名,并且终身禁考,后贼人还要赶尽杀绝,以至于学生家破人亡,学生是一路躲过官兵追捕,翻过大山才逃到此地!”

楚行当下明白,这厮干了一件,跟李岩年轻时候一样,受累不讨好的事情。

不过这小家伙没有李岩的背景,因为外界一直疯传李岩就是李精白的后人,那也是地地道道的朝堂大佬。

楚行仔细观瞧,便发现这个年轻的书生,浑身上下充斥着怨气。

楚行看过很多人,也见过不少人生气乃至怨恨的模样,但是他从来却是没有见过像寇烈这样怨气大到哪怕只是用着平淡的语气诉说,都能够从中清晰感受到的。

不过楚行多少也能够理解他为何会有这么大怨气!

得罪权贵被革掉了功名并禁止继续参加科举都算了,竟然还被赶尽杀绝以至于家破人亡,自己还被官府追捕以至于活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

这种情况都已经不是普通的仇恨了,而是不死不休的灭家之仇!

貌似历史书上,很多投靠了反贼,为反贼效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