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山雨欲来(2 / 3)



就算命中率会非常之低,对三体人已经远航了如此之久的航天器编队,也是毁灭性的打击。

如今的人类,单纯的面对三体世界的小型航天器已经没有太大的悬念了,唯一值得关注的大概也就是在这场战争中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获取胜利。

太空之中,涅槃者们在练习飞行编队,他们要习惯和自己的太空战机相互配合,配合可控高能粒子内部的四维碎片,在高速飞行和空间穿梭之间飞快切换,在切换的过程中,又要保证和队友们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以方便计算接下来攻击的弹道。

相对整齐的阵型在太空作战之中是一种攻击类别的阵型,相比于散乱的阵型,是为了迷惑敌人,让敌人难以计算舰队不同的飞行器之间的相对位置,整齐的阵形则是为了计算敌人的战舰所在的位置。

位于整齐的编队上的飞船,通过观测手段扫描到敌人舰队之后,就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角,将观测数据在舰队之中共享,因为彼此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进行换算所需要的计算力就很低,就像是雷达阵列一般,可以相当精确高效的锁定敌人的位置。

在太空之中,一个个梭形战机飞快的穿梭着,他们彼此之间距离遥远,但却相当的整齐,而随着指令的下达,所有人调整好参数,登入四维空间,于是飞行编队骤然消失在三维世界之中。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在一光秒之外,只不过再次出现的时候,编队出现了一定的散乱,那些偏离了原本飞行轨迹的,立刻做出调整。

当然还有一些出现失误,他们的计算可能出了万分之一的偏差,导致他们出现的位置和预定位置偏差出去了数十公里甚至更远。这就属于比较严重的失误,需要加大练习的力度。

在亚光速航行的过程中,精确的把握自己的航线,也只有涅槃者能够勉强做到。

而他们的飞船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保证体积小速度快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那就是能够抵挡引力波的攻击。

引力波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波,那他就肯定会遵循波的数学规律,既然如此的话,他的威力就是可以被削弱和抵消的,曾经人类用来抵消冲击波的手段,对于引力波同样也是有效的。

飞船内部装有引力波发生器,用来在飞船内部对引力播爆破进行干涉,同时飞船表面还有类似爆破反应装甲的微型引力波炸弹,这算是人类目前的尖端科技。

在被引力波触及之后,就会以原地引爆,效果和爆破反应装甲十分类似,虽然也会一定程度的对驾驶员产生冲击,但造成的伤害要比引力波直接扫过小的多。

这样一来,只要不是距离爆炸中心特别近,躲在四维空间之中,受到的伤害大概率是飞行员们都能够承受得住的。

涅槃者身体素质本身就极为强悍,寻常的重伤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是皮外伤一样,不然的话光是他们驾驶的这些航天器那动辄几十个甚至是更高的加速度,早就把他们压成肉饼了。

这方面也体现出来了人类的技术和三体人的技术之间的差距,虽然通过三体人的资料,人类已经了解了三体航天器利用引力对于空间的扭曲进行锐角转向的原理,但是理解了原理,不代表着就能做到,在实验室中,人类在极端条件下已经可以实现这种空间扭曲,但需要的是庞大的加速器,和一整个可控核聚变发电站提供能量,才实现了十几度的空间偏转。

也就是让高速运动的物体偏转十几度而不减速,这样巨型的设备在战场上根本没有意义,设备小型化的技术,人类也已经从三体人的资料库中看到。并且能够理解其中的原理,但能够理解不代表能够做到。

随便抓一个初中生过来,培训个十天半个月,他就能理解蒸汽机的全部技术细节,但你把它扔到原始时代,让他把蒸汽机制造出来,那也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

因此人类目前能够制造出来的航天器的高速机动,依旧需要以驾驶员承受巨大的过载为代价,如果没有水滴屏蔽信号的话,面对三体人这种可以锐角转向的敌人,最好的办法其实是派出无人飞行器和他们对战。机械能够承受的过载,终究还是比人体更高的。

但就像是近古时期的战斗机驾驶员一样,就算那个时候远程遥控战斗机的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也依旧无法取代战斗机驾驶员在战争之中的重要地位。

时间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人类的战争演练也在一步又一步的进行,三体人的航天器距离太阳系越来越近,而人类一方也决定在太阳系之外,迎战三体人的航天器编队。

在太阳系之外迎战,的确会大幅度削弱人类在物资方面的优势,但同样的,这也最大程度的保证了,三体人不会对太阳系内部造成太大的破坏。

蓝诺可以扰动三体星球的太阳,利用混沌效应制造史无前例的超级太阳风暴,三体人技术更加发达,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