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0 章(1 / 1)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是太后的六十大寿了。

古代医疗条件落后,天灾人祸不断,人均寿命很短。六十岁称‘花甲之年’,是极难得的整寿。

皇帝的生日称之为“万寿节”,皇太后与太皇太后生日称之为“圣寿节”,皇后与摄六宫事物的皇贵妃则为“千秋节”——《清史稿·礼志七》记载:“ 雍正六年,始令皇后千秋节王公百官咸蟒袍补服,后準此行。摄六宫事皇贵妃千秋节,仪同皇后。”

如今已经是雍正七年四月了。

吕盈凤又有了三个半月的身孕——这件事情只有储秀宫的所有人与皇帝知道。

因为这些日子吕盈凤一直穿着宽松的衣服,而且怀上这一胎后并没有什么害喜的反应,所以皇后愣是没有看出来吕盈凤怀孕了。

在中国古代,因为丈夫和儿子都是皇帝,所以太后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尊严,在标榜以“孝”治天下的明清两朝,太后的地位更加尊贵。

皇太后的六十大寿非同寻常,自然要普天同庆,大赦天下。但是大赦天下也是有限度的,并不是一概而论,比如说谋反、欺君、被打入冷宫的妃子,都不在大赦天下的范围内。

圣寿节当天,吕盈凤早早地起来洗漱并带着七个孩子前往寿康宫。

临近午时,皇太后圣寿庆典开始,京城内外,分地张灯,剪彩为花,铺锦为屋,丹碧相映,声势无比浩大。

皇帝遣官祭太庙后殿,他亲自到寿康宫行庆祝贺。王公大臣、诰命贵妇、后妃皇孙,齐齐献寿祝词,场面好不热闹!

此番贺寿,依旧是按照身份高低落座,太后是今日的主角居首座,帝后分列左右陪着,这样显得儿孝媳贤。

紧接着是端妃和吕盈凤——她们两个一个资历最老、一个享用贵妃待遇,并肩而坐,敬妃和齐妃紧随,而后是裕嫔、丽嫔、恬嫔、祺嫔和贞嫔、惠贵人、安贵人、康常在和乔常在。

推杯换盏间,太后满脸喜庆之色,身穿紫红色绣金线五福捧寿旗服坐在首座,三三两两地人围着她说些吉祥话。

这一次主持圣寿节是皇帝御前总管大太监苏培盛,他的声线不似别的太监阴柔娘气,反而铿锵阳刚,高呼道:“圣母皇太后圣寿,皇上、皇后及众嫔妃向圣母皇太后贺寿——”

雍正和皇后并肩而立,三跪九叩,恭声道:“儿子/臣妾,恭祝皇额娘圣寿无疆,祥康金泰!”

帝后贺寿完毕,端妃和吕盈凤两人率领其余妃嫔,同样三跪九叩,口呼:“臣妾/嫔妾恭祝太后娘娘圣寿无疆,福泽绵长!”

“都起来吧!”

“谢太后!”诸妃嫔徐徐退下,各自返回座位。

苏培盛又高呼:“诸皇孙、皇孙女向圣母皇太后贺寿——”

诸皇孙、皇孙女祝寿,以皇帝实际意义上的长子大阿哥弘时为首,二阿哥弘历次之,然后就是三阿哥弘昼、四阿哥弘曜、五阿哥弘晧、六阿哥弘旸、以及被乳母抱在怀里的七阿哥弘昀、淑和公主、温宜公主、惜和公主、和顺公主、宛柔公主、胧月公主以及被乳母抱在怀里的穗和公主,齐声祝贺太后圣寿无疆,春秋不老!

太后见到这群活泼健康的皇孙、皇孙女给她祝寿,顿时笑得合不拢嘴,连连道:“好孩子!都是好孩子!”

她转头对孙竹息道:“看赏!给哀家重重地赏!”

诸皇孙、皇孙女齐声谢赏!

苏培盛清了清嗓子,再一次高呼:“爱新觉罗宗室、宗室福晋,向圣母皇太后贺寿——”

爱新觉罗宗室,以雍正十三弟铁帽子和硕怡亲王允祥地位最高,由他和他的福晋兆佳氏牵头,领着果郡王允礼、慎贝勒允禧等,按照身份高低排列,祝贺道:“儿子恭祝皇额娘圣寿无疆,长乐无极!”

注:乌雅氏虽然由妾妃成为太后,但她死后上的谥号却是孝恭仁皇后。既然是皇后,便是康熙所有儿子的嫡母,所以称呼上是‘皇额娘’。

爱新觉罗宗室祝贺完,接着便是文武百官,之后是诰命贵妇们,一轮一轮的上来,折腾了一个多时辰,方才停下。

而后就是给太后送寿礼的环节。

嫔妃们或是送上自己的刺绣、或是送上自己的丹青……都是用了心思的。

轮到吕盈凤了:“臣妾恭祝太后娘娘福泽绵长,春秋不老。臣妾有了三个半月的身孕了。”

太后的眼睛随着吕盈凤的一句“有孕”瞬间亮了起来,取了敬事房的档一看日子也是对的,一时间连说了“好”:“这是哀家收到的最好的寿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