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肉、水煮肉片(1 / 3)

福珠和董父进到屋里,看见董鹄一脸紧张,田氏也没好到哪去:“爹,咱家和钱庄借了多少银子?”

董父抬眼看了看三人,心虚道:“借了钱庄二十两银子。”

田氏一听,感觉天都要塌了,十日之内哪里还的起二十两银子。董鹄七岁对钱有概念了,也知道家里根本还不起。

福珠倒是淡定,问董父:“那现在家里还剩下多少可以用的银子?”

“大概还有一两可以拿的出用”董父自己也没底气。

“那咱们就靠这一两银子翻身!”福珠觉得比预期的多不少,还以为只拿得出百来文。

“珠儿,你说啥!”董父和田氏一齐惊讶出口。

“今天我们先把猪场安排好,明天去镇上推销咱们的猪肉。”福珠看时间不早了,催促道:“爹,咱们赶紧走吧。”

董父听完女儿前半句话,和田氏一起吃了颗定心丸,穿上衣服和福珠奔猪场去了。

猪场建在秀水村旁的半山腰上,从村边的家走了约两刻钟,福珠听到了猪叫声。猪场收拾的干净,公猪和母猪被分开圈养,另一边的产房里,被董父用草帘子围起,母猪和小猪躺在厚厚的稻草上。

福珠对董父说:“作为繁育的母猪,要选身长、皮松、耳大、喙短且无柔毛的,这样的性格温顺,利于哺育小猪。公猪和肥猪的标准是一样的,只要挑选共食乳汁时居下的就好,它们能抢占乳汁最丰富的的地方,体格自然比同窝的好。”

“珠儿你说的太有道理了,为父仔细记下了,那咱们挑选剩下的成年猪怎么办?”董父发愁那二十头不能阉割大猪。

“所以我们尽量多从成年猪中挑选生仔猪,这十八只小的就当育肥猪吧,不过‘敲’完后,依然要将公母分开。”福珠又想起一件事来:“爹,我们还要宰一只猪,明天去镇上连着食方子,把猪肉卖给酒楼。”

“好,我喂完猪便去找村里的屠大。”

福珠看到猪槽里有红薯秧,立即问:“爹,喂猪的食料里拌着红薯秧吗?”

董父笑道:“是红薯秧,这东西多,价格贱,我发现猪吃完不生病还长得不错,所以今年收了很多当冬料使。”

福珠心道,都有红薯了“那辣椒呢,爹!”

“托圣祖皇的福,咱们大礼朝的老百姓也能用香料了,不过冬日只有干辣椒,两文一两,明日可以去镇上买一些,不过这东西烧胃,不可多吃。”董父絮絮叨叨地忙活。

福珠这下也不抱怨穿到这朝代了,有最重要的辣椒,明天的猪肉就不愁卖出去了。

等父女忙完后,已到正午,下山时两人商量,吃完饭后董父和屠大去杀猪。

“一定得是公猪,公猪的气味小一些,好去除。”福珠边走边嘱咐。

“猪血和猪下水也不能浪费,也要拿回家。”

“好,爹都听福珠儿的。”董父看着女儿道。

一家人用完午饭后,董父找屠大杀猪去了,田氏的咳疾好了不少,又做起了绣活,福珠在院子里替田氏熬药,董鹄则在沙坑里练字,这是他在村里的书院偷偷学来的。

福珠看着小弟拿着树枝比划问:“鹄儿可想去学堂读书?”

“鹄儿想!”说完又想了想:“不过书院的束缚听说很多,还有纸墨,现在就很好了。”

“总有一天,鹄儿会上学堂。”福珠看着董鹄红肿的手说。

“如果能去学堂,鹄儿一定努力读书,将来考状元,让母亲和姐姐穿上新衣服!”

“好,姐姐等着鹄儿了!”

太阳快要落山时,董父和屠大用小车推着杀好的猪回来了,福珠和董鹄帮着卸车。200斤的猪已经被分成两半,福珠拿刀把整块上好的五花和里脊切下来,用针扎好均匀的孔放到调制的葱姜花椒水腌制。

第二天一早,福珠和董父用推车推着两块肉去了安和镇。安和镇挨着京郊码头,繁华无比,福珠走在街上感觉像回到了大学对面的小吃街,有酒楼、香料店、裁缝铺、胭脂铺......

除此之外,租不起铺子的就在街边摆摊。刚出锅的包子热气腾腾,摊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小孩子挣脱大人的手跑来跑去,交织在一起,让这个冬日活起来了。

福珠在香料店买完干辣椒,跟着董父来到安和镇最大的“鸿香居”。

福珠还是第一次进古代的酒楼,鸿香居分两层,楼上楼下的客人把酒言欢,四五个小二跑上跑下,福珠边走边瞄临道桌上摆的菜式,除了素菜,多以羊肉为主,还有鸡肉和鸭肉。董父在街上看着推车,不放心女儿,一直往里伸脖子看。

福珠没看到柜台有人,拉住一小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