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 / 1)

我来自十七岁 纸十八 397 字 2023-06-19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17岁,以及我17岁那年蝉鸣不绝的夏天和我未曾来得及回望的高中(初中)时代。

周嘉远这个人的原型,真正出现在我青春的时候,其实是在我的初中时代,只不过我很想把它描写成我高中时代的人,因为在我高中时代的时候,他也为我做过某些事情,让我觉得此生难忘。

在我最难忘的时候,在我的17岁,所以我想他应该是出现在我的高中时代,那样才算是我最完整的青春。

我或许不是林蔚然,我也没有像她那样有可以奔赴一切的勇气,但是,“周嘉远”也实实在在的出现在了我的整个青春里,文中的一些相处细节及片段都是我和L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故事曾清晰的发生在我和他身上,但其实到现在,我恍然发觉,我拥有的,或许只是我们回不去的那些年。

认识那么多年,我从未亲口对他说句再见,直到现在我忽然提起笔,觉得我应该写点什么,于是就有了现在你们看到的这篇随笔。

我从我的日记中窥见了我的青春,于是,我的青春也转身和我说了句再见。

我零零散散想起了那些故事,开始落笔,开始书写我和他的那些年,其实有些地方我记得并不太真切,我只能凭着记忆描绘出我脑海里的那个他。

直到现在我还是很想说一句,周嘉远真的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

贯穿我一整个青春的17岁那年的夏天,乃至现在,我其实一直都记得,无论是那条长的我看不到尽头的巷子也好,还是小时候他跟在我后面叫我姐姐的模样,在时间的消散中,终究是被掩埋。

“周嘉远”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他代表的是我的十七岁,但现在这篇文的结束,我也从十七岁那年的青春走了出来,没关系啦,这次是真的和你告别了。

像结尾说的那样,我曾经也做过一场梦,梦见你问我从哪里来,我当时哭着回答你,我从你的青春里来,我从那场浩瀚的青春里朝你而来,我来自十七岁,我是来和你告别的。

写完这篇随笔,我也终于不留遗憾。

时间的洪流,最终让我们分头走散。

于是,我至此怀念。

再见,我的周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