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聚居点改造(1 / 2)

“我们要改造房屋线路,懂电力维修、装修的都站出来我看一下--只是干过几次的也算。”  陈远站在房间中心,脚下踩着一个加固过的木板箱。  农民工基本上什么都干,干过装修的也不少。  不过有电路经验的就比较少了,这里除了董工以外就两个小伙子,说是装修看着师傅搞过电线。  “很好,我告诉你们怎么走线。”  房屋第三层用于摆放无线输电接收器,以及用于蓄电的碳纤维刀片电池阵列。  相当于聚居点的供电中心。  无线输电的电能损耗很严重,水坝不好拉线可以用无线输电,但可以拉线的地方没必要使用无线输电装置。  目前来说主要用电的地方有照明、厨房、工作间。  因为是大集体宿舍,线路比较简单。  嘱咐完之后,陈远就带着董工和两个学徒开始了操作。  基本方法没问题后,他就让董工带着两人自己做了。  一边拉线,陈远也在注意一些掉皮比较严重的墙体和柱子,这说明墙面材料不太好。  而且渗水比较严重,才导致墙皮脱落。  解决办法就是加装支撑柱,但说实话效果比较有限。  至于给排水线路,这就比较重量级了。  关键是生活污水排放。  简单点讲,人的屎尿怎么处理?  直接在厕所打个通道拉到外面的水里?  可以,但陈远觉得...眼下这种情况,堆肥还是必要的。  从水坝高位引水到第二层,用于冲水,把这些污物集中到一起,是个不错的办法。  陈远按照这个想法,指挥一些有过一点加工经验的人们动手剪裁碳纤维塑料板,然后制成箱子。  污物集中在箱子里,温度水分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密闭堆肥几周后就能得到能当作氮肥使用的人粪堆肥。  这个倒是有比陈远更懂的农民工在场,陈远综合他们的意见设计了新的厕所和污物处理系统。  完成设计后,就开始施工。  结果到这里,55个人就只有12个人还没找到活干了。  这几个人...都是年轻人,看上去就不像很有经验的样子,重点是...他们像积极性不高。  其中就有之前说搬弄尸体晦气的那个家伙。  陈远挑了挑眉:“你们进过电子厂或者其他工厂吗?”  大部分人连忙点头,这时候是应该找点活干。  其中一个连声说道:“我在汽修厂干过学徒。”  这看上去是个二十七八的小伙子。  “汽修厂?那你之前在什么地方工作?”  “我...下雨前在物流厂里开大车,我学开车学得挺快的,后来找机会考了大车驾照。”  “大车司机?这么年轻?”  “我...吴飞是我大伯,他带我一起做的。”  陈远了然,这是有指点的。  “你叫什么名字?”  青年回答道:“吴贵才,叫我贵才就行。”  陈远点了点头:“好,贵才,以后你就负责拆车。  以后没车可以开了,但可以拆,拆下来的零件可以做其他东西,这是个重要的活。  水坝有时候会拦住杂物,其中一些是垃圾,但有的东西是可以利用的。  这些东西包括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  我给你做个示范,你要想办法安全的拆下里面的零件。”  说完,陈远带着剩下的人走向了水坝监控间。  ......  从楼道往下看去,可以明显看到有一辆汽车被洪水冲到了房屋外侧,被柱子和墙壁堵在外面。  那就是他们要拆的东西。  汽车在现代非常常见,制造使用的零件和材料却是相当复杂广泛,堪称现代工业品的典范代表。  齿轮、蓄电池、发动机、无缝钢管..等等。  如果生存在废土上,一定是最先被拆解的那一批工业品。  当然,前提是你要知道怎么拆。  尤其是蓄电池,大部分汽车使用的蓄电池在长时间泡水后有可能燃烧甚至是爆炸。  陈远其实也就只是之前拆过一次,好在他有系统指导,不会出错。  拆解之前的基本保护措施有护目镜、手套和防护服。  因为楼下就是曾经的五金店,勉强能找到几套防护用品。  利用绳索把汽车拖进建筑是个大工程,他们找来了绳索和电机,辅以人力,成功把车子拖了进来。  先排水,后拆解。  反正现在这个情况,车子也用不了了。  把车子拖上来后,陈远撑着腰活动了一下身体,然后直接拆下了变形的车牌扔了回去。  吴贵才愣了一下说道:“车牌用不到吗?”  陈远淡淡回答道:“用得到,但上面的牌照比较麻烦,现在是法治社会,失主找上门来就不好了。”  吴贵才无言以对。  几人把能够说明身份的证件都统一收集然后放到了一起。  证件本身的纸质部分也算是一种有机质,塑料部分则有可能进行回收。  按照陈远的指示,最终人们在建筑入口设置了合理的大型杂物过滤网,并在建筑制造了专门用于回收车辆的入口。  将所有拆解可能用到的机械搬到房间里,一个拆解回收间就制成了。  水坝有两面,所以还需要搭一个快速通行的天桥。  天桥用碳纤维绳进行固定,在上面铺好木板即可。  整个过程又持续了数日。  而在改造拆解工作间的同时,陈远也选定了用于放置真菌培育仓的房间,然后找了合适的人进行看护。  处在聚居地的时间里,陈远几乎每天都在各个施工地点徘徊,指点工人,甚至是亲自动手操作。  一天里起码有12个小时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