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官方指定水葬(1 / 2)

诡,是人类社会中历来存在的传说。  陈远不想纠结这玩意儿存不存在,但他不想做那个村长。  他能调动的那些飞吴公司的员工,还有水坝附近被留下来的人,文化水平在高中、中专附近徘徊。  什么概念?  相当一部分人容易受到这类...志怪传说的影响。  你去和他们说世界上没有诡,他们还真能一五一十给你辩个一整天!  要知道,有的人连语文课都没上过!  要是有哪个天杀的提一嘴,慢慢造成群体性癔症,那乐子就大了。  在这样压抑的环境和糟糕的生活条件下,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有方法低成本消除隐患,陈远就会去做。  葬礼仪式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凝聚手段,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  花的小钱--那点生存点也能让人们对所谓的“诡神”敬畏度降低一些--  都花钱给你埋葬了,你还得寸进尺?  而且随着危险越来越多,那些不幸牺牲的人也该有个归宿,死亡带来的士气影响通常超过人们的想象。  葬礼,也许能让死亡变得更有意义,也让人们心中的希望更不容易被苦难磨灭。  楼道里,老李和陈远两人一起把龙骨和改造件装好。  船体非常简单,完全就是一个单人人力艇--驱动的方式是脚踏车。  主要材料自然是碳纤维增强板,通过在合成板上融合碳纤维,使其强度增加。  当然,实际中,陈远还会用电动车电机和无人机辅助前进,他也怕被洪水冲走啊。  【完成小型单人船只建造】  【使用者的手工能力上升,小型器械设计能力上升,工程学经验+20】  【工程学:Lv0(1130/5000)】  “真是...累人,好像自从下雨以后每天都在搞这些东西。”老李敲了敲自己的老腰。  李灵阳把包递了过去:“其实你可以让那里的人自己处理,为什么要亲自过去?”  “...如果我没有亲历亲为的经验,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只能止步于一个技术人员。  没准现在人们就在流传‘那个陈远,整天躲在房子里哪也不去,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能拿那么多东西’。”  陈远绘声绘色的模仿了一下那种语气。  “噗...不至于吧?难道他们不知道没你他们根本做不到那些东西?”  “怎么说呢...生活越来越好,他们就知道,生活越来越差,他们就不知道。  这...很复杂,而且没法用确切的数学进行计算--最少我不知道该怎么算。”  陈远耸了耸肩,把包绑到了座舱上,穿好了雨衣。  他相信社会工程、社会学也是一门科学。  但肯定是最烦人的那一类科学--却也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科学。  “好了。你们回去吧,我到那以后顺便检查一下水坝,后面的施工还可以再做些改进。  可能会呆一两天。”  陈远坐上小船,缓缓驶向暴雨中。  ......  天行区赈灾指挥中心。  高文牍有些焦头烂额的感觉。  他一个年满60的老人,本来想着安安稳稳过完自己最后的工作日子,完成交接。  结果遇到了这些破事。  经过市里、省里和...更上层的讨论和决定,最终确定了鲧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目标。  他们要建新城。  这个新城,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城。  是那种科幻小说里面,为了躲避某种巨大自然灾害建立的“超级避难城市”。  选址在藏青高原!  他妈的,这又不是流浪地球计划--这是大部分人的内心写照。  总之他不干还不行,因为生产用的很多设备以及人才需要从东部地区调过来。  你要调,就得给他们准备地方安置,挤在谭星城肯定不现实,他们自己都自身难保。  而且他们搬过来,也得考虑类似土著和移民之间矛盾的问题,他们肯定更偏向于建新城喽。  好消息是这次先建带动后建的工程中,他们是那个先建的了。  然后...就是本地的治安事件了。  因为网络管控,人们很难知道现在那些黑暗的失联区域到底发生着什么事情。  但就搜救小队看到的,以及遭到的攻击,反正很...不乐观。  大雨才过去半个多月,就有人敢袭击官方了,再过几个月会发生什么他都不敢想。  鲧禹工程、恶性治安事件、物资短缺、上头的压力...  还有这个。  “...据估计,最近死于洪水的遇难者可能会随着水位上涨和地面塌陷,大规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然后就是几张图片。  相当...倒人胃口。  他拿到的可是第一手资料,没什么马赛克。  只是看着这些照片,高文牍就有些受不了了,实际上负责调查的那些小年轻都有说是出现心理问题的。  “如何处理?”高文牍头疼不已。  失联人口可是有几十上百万,总不可能找地方埋了吧?  这和平年代都有人买不起墓地,天灾时代还找地方埋?  实际上就连火葬都相当困难--有那点能源留着用于生产和保障生活不好吗?  而且要埋葬,肯定得分拨人手处理吧?  处理肯定得调查死者身份吧?  处理完了没准又来一批心理出现问题的吧?  总之,好像一处理问题就多了起来。  想到这,他打了个电话出去:“小李,这个处理死者的问题,能不能采用水葬?”  “...对,对,你们问一下水文部的同僚,看看他们能不能给点建议,哪些地方可以处理。”  “人手不够?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