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物流与物资(1 / 2)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我也想学。”李灵阳脱口而出,“这难道是常识?”  陈远倒是没有太多情绪,只是解释道:“我不知道算不算常识,但我可以告诉你怎么计算。  一般来说成年人为了保证营养,一般一天需要摄入谷类物质如高粱、玉米、燕麦等物质300-500克,蔬菜400-500克,水果100-200克,鱼肉蛋禽100-150克,油脂类25克。  以这个标准计算,首先我们的储备只有少量谷类物质,几乎等同于无。  其次,按照当前消耗计算,两天后我们的蔬菜储备就会归零。  一周后鸡蛋会归零,水果和油脂类同样如此。  也就是说,一周后这种考虑营养均衡的摄入配比就会没有意义,因为我们只会剩下压缩饼干,鲜食储备会消耗殆尽。  所以转为摄入能量的粗略计算方法。  按照每个人平均摄入能量2000卡计算,一天大概需要摄入6000卡能量。  每100克压缩饼干大概蕴含500大卡左右,每包压缩饼干500,一天就需要摄入2.4包压缩饼干。  储备还剩两箱,一共48包,差不多就是3周。”  李灵阳傻了--她大概听明白了是什么意思,可是什么人会一瞬间想到,并且计算出这些数值?  普通人只会大概估计着吃吧?  陈远似乎猜到了她的想法,耐心解释道:“目测估计的方法是常用方法,但误差也很大,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损耗,并且难以管控。  所以这段时间我还需要交给你一个新的任务,适量减少饮食,并计算我们吃了多少东西--要精确计算。”  “为什么呢?”  “精准的数据有利于物资管控,我们可以根据现实状况调整伙食--也能更有利的进行其他工作。”  “好吧...感觉你好像是个计划狂魔,我就很不喜欢做计划。”  “这并不是做计划,计划在我的脑袋里--这只是统计。”  李灵阳被怼得哑口无言,张了张嘴--她明明只是想和对方交流一下喜好!  算了,这...某种意义上也算交流了吧。  她觉得自己肯定说不过陈远。  于是选择闷下头默默吃饭。  哼,看在你没有小看我的份上,我就勉为其难给你干苦工吧。  没错,虽然被呼来喝去,但她还挺满意陈远没把她当个花瓶--毕竟她是个艺术生。  艺术在灾难里可能没什么大用,但她是个人啊!  她一直不喜欢因为专业被贴标签的事情,也不会给自己贴标签。  老李看了看自己宝贝女儿,又看了看这个发号施令的小子,阴阳怪气的说到:“要不这个家给你做老大好了。”  “嗯?”陈远愣了一下,“你有新的建议?”  老李反而被这真诚的反问搞得不知道说什么。  支支吾吾半天问了个问题:“那你打算怎么处理?”  “刚才的计算是基于没有补给的情况,但我们不是应该有物资保障吗?”  老李没好气地哼了一声:“你说得有道理,可是大前天就在说要发放物资保障了,你觉得我们拿得到?”  陈远沉默了一下说到:“我们拿得到。”  “怎么拿?”  “物流难题对我们来说不存在,所以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怎么获得物资了。  从技术上说,我们是技术人才,他们没理由不先给我们。”  老李哼地更大声了:“东西又不在你手里,你是不是人才不是你说了算的。”  “实在不行...我们先看一下情况。”  “看就看呗,我劝你还是放弃这种想法比较好。”  陈远瞥了一眼老李,突然说到:“你是不是忘了,我有一个土豪朋友?”  实在不行,还能让王小朋砸钱呢。  说完,陈远动动手指,给居委会的人发了条私信。  “王大妈,保障物资什么时候到?”  ......  居委会另一头。  因为大雨的缘故,现在大街上只有特种的大型车辆才能安全行驶。  还要注意街道上飘着的各种各样的杂物,可以说是非常危险了。  社会开启管制状态,自然就要有社会机构负责进行保障,执行者就是消防和军方系统。  大卡车停在路边,身穿雨衣的工作人员拉出了一条又一条皮艇。  从卡车到仓库这段距离大车就开不进去了,路上全是障碍物,只能靠人力滑皮艇。  仓库虽然排水做得不错,但在这会儿也有一层积水了,只能通过垫高的方式防止物资泡水。  看着这些小伙子们把东西放进仓库,王大妈笑得很开心--  这下起码不会饿死了。  等到物资全部清点完毕入库,小伙子们给王大妈敬了个礼,立刻又回到了车上。  看得出来连续的奔波已经让他们非常疲惫,但身上的任务还是让他们提起精神。  王大妈也是感慨道:“都是好小伙子啊,社会有你们真是福气。”  领队的后勤文职完成交接后笑着说到:“这是我们的职责,您按小区情况发放物资就行,我们走了。”  “好嘞,慢走--注意安全啊!”  送走了人,王大妈打开手机。  一打开手机就是各种各样的未读信息,现代社会大家都没有囤货的习惯,一般家里冰箱的东西能吃个三四天就不错了。  看着这琳琅盲目的消息,王大妈也是有些发愁。  这居委会里全是大爷大妈,这年轻人能开车送东西来,他们怎么把东西送到住户手里?  陈远的消息也一样淹没在信息海洋里。  不过王大妈倒是看到了自己亲戚发来的信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