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1 / 1)

黎米发微信说:

又三天了,你还生气吗?

没错,这句没骨气的话就是黎米本人亲自发出去的。因为她以为自己在三天前的交流里表现得不够好,没有诚恳的为自己不当的行为道歉。

她还认为这三天里,皇甫玉泽肯定还在默默生气。皇甫玉泽这个人宣称自己从来不会生气,从来没有过生气。以前黎米和皇甫玉泽生气过后,讨论问题的时候,或者没事闲聊的时候,偶尔会问皇甫玉泽生气了吗?这个男人说自己从不生气,最多能算不开心。

而以黎米的个人经验来看,每当两人语音出现争执的时候,皇甫玉泽就会在电话那头沉默。然后两个人赌气都不说话,直到皇甫玉泽说他困了,该睡觉了。这件不开心的事情就像翻书一样揭过,像大理四方古城的晚六点一样被水洗过,像是北京的雾霾被内蒙古吹来的风擦过一样。

总之,他绝不会提起这件事,就算黎米主动追问,他也不会真的说出什么来。

仿佛他的一生就是在逃避问题,而这种态度正是黎米最为疲惫的地方。也许在生气的时候,在情绪爆发的片刻,黎米被皇甫玉泽浅浅的哄了一下。然而这种哄转瞬即逝,也仅仅是那么几句承诺:我会慢慢改的,你要包容我。

但也是这两句话,让黎米死心塌地的相信了。她以为只要她提出来,他就会改正的。然而她真正能提出来的东西却只有:按时早安晚安,看到消息立刻回复,睡觉前先告知她……那些真正的问题是没有机会被提出来的。

也许看客早已经隐约明白,这种症候的病因大概叫做:没那么爱你的标准男友吧。然而黎米会信吗?她不会。她会把皇甫玉泽这种疏离善意的理解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困了,他醉了,他忘了,他忙了,他不会,他不懂,他会改……等等,所有一切的能合理化的原因。

皇甫玉泽的回答当然是:

我从上次聊天以后就不生气了呢

但是现在我也不知道说什么了,都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他的回答很值得研究,“了呢”这种过于亲昵的某宝客服语气他从来不用。而第二句他还在强调自己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上次的想法归纳起来实则在说两人分歧很大,但是此时的黎米还在做最后的挽留,还在试图搞深入讨论然后解决问题那套模式。

我以为你还在生气。

我也思考了些问题,我们找个合适的时间聊吧。

理智的男人怎会为了不重要的人和事浪费精力,黎米的这句话没有得到任何回答。

但黎米是执着的牛,一定要撞上南墙才肯回头。

那一天黎米问下班没,皇甫玉泽都说自己下班了,或者太累睡着了。

直到第二天九点,他们才正式开始讨论。这场大会的过程无需赘述,总之,皇甫玉泽先生全胜。

大会再次讨论了两人争吵的原因,但最终皇甫玉泽先生强调了自己一以贯之的态度:上次说得很清楚很全面,这次会议没有什么要补充,两人分歧太大。哪哪儿都大。

会上,黎米同志差点气得壮烈牺牲。你觉得两人哪哪儿都分歧太大,干嘛谈三年恋爱?

一怒之下,黎米同志说

那我理解,我现在可以宣布我们两人和平分手了,你是这个意思吗?

是的。

什么叫做真正有力的观点都是简洁的?这就是!

刚刚硬气了一回的黎米马上又成了软脚虾。生怕皇甫玉泽的这句“是的”回答的是微信聊天里面的上一个问题。马上又确认他的回答的到底是哪个问题。

结果黎米同志仿佛听见了皇甫代表冷静理智的嗓音如同黄昏的钟声般敲响。

我认为走不下去了,所以感觉不合适,所以选择了分手。

朋友们,读者们,我请您再次注意。他说的是选择了分手,而不是选择分手。这两句表述是有差别的啊!画个重点。

为什么呢?差别在哪呢?差别就在“了”上。用上“了”是过去式,不用“了”是现在时。这是一个皇甫代表早就做出判断,但在会议上才提出的决定。不是一个两方与会人员愤怒发言后的突然决定。

看客的理智是看客的,黎米是没有理智的。

那晚黎米发出的类似追问还有很多,但要么是没有回答,要么是得到了一些如同烟头一样烫得人瑟缩的言语。也许在大段的聊天中,黎米偶尔得出过对方不够喜欢自己的结论,但是情绪和问题压垮了她,她无法理智思考。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那段自以为稳定向好的感情轰然崩塌的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那个踏实靠谱的男朋友非要分手呢?

什么导致了和皇甫玉泽分手的可能?黎米知道,她一定要,并且一定会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