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秋后烤红薯(二更合一262万营养液...)(3 / 4)

他去守城的一日。正如他没想到项燕和南楚君会做得如此绝。不过坚壁清野本就是世间常态,甚至是后续两千年战争的常态,是他自己没往那方面想而已。朱襄道:"仗打完后,我在谷仓里睡了一晚,第二天就好了。"李牧苦笑:"真有你的风格。"朱襄笑道:"人要往前看,往前走,已经过去的事就没必要再自怨自艾,除了折腾自己折腾身边人,没有人任何用处。"就算那一瞬间情绪崩溃,但下一瞬间就该收拾好心情,继续往前走。"所以你放心,我不会有事。"朱襄道,"现在我还有很多事要忙,也没空去自怨自艾。说来你是准备在广陵城这里修筑舟师港口吗?"李牧道:"是。海船不能入江,江船难以入海。广陵这一片地正好有江也有海,可以将舟师战船都集中在这里。"朱襄问道:"不怕被人一把火烧了?"李牧笑道:"我要修筑的不是码头,是你曾经说过的军港。秦军会驻扎在港口附近训练和屯田,若楚人能把整个军港烧掉,那就是秦国舟师全军覆没了。你的人借给我。"朱襄道:"焦匀他们吗?说什么借,都是秦人,你本来就能调动。"李牧不置可否,道:"现在广陵城是江水北岸唯一一座大城,不愿意北迁的楚人可能都会来寻你。"对普通人而言,沿着长江东去走陆路,比跨越长江容易得多。广陵城会成为他们唯一的栖身之地。朱襄半开玩笑道:"来,想来多少就来多少。你对长三角的耕种潜力一无所知。"虽然现在长江三角洲还很小,后世国际大都市上海大部分土地还在海里养鱼,但这个时代的人也不多啊,七国加起来也就两千多万。广陵城收留的流民,撑死了也就不到十数万,朱襄有信心。李牧疑惑:"什么长三角?"朱襄想起这时候长江还只叫"江水",道:"你看这条江水这么长,叫长江如何?长三角就是长江入海口泥沙淤积形成的三角洲。"朱襄嘴里经常蹦出奇怪的名字,李牧没有在意,继续道:"等广陵城的军港建好之后,我就沿着江水西上,将原本码头城池重建。"朱襄笑道:"以广陵城养长江北岸?你对我还真有信心。来,我给你吃个好东西。"他说话的时候,仆人端上来一盘烤红薯。李牧见朱襄时隔多年,又拿出了全新的作物,脸上露出怀念的神色。"这是什么?"李牧学着朱襄,徒手将烤红薯掰开,香甜的气息涌出,让他喉头一动。"红薯。这种红薯很甜,适合烤着吃。"朱襄道,"产量很高,不挑地,适合山间种植和救荒。"李牧吹了吹红薯,咬了一口金黄色的红薯肉,眼睛一亮:"好甜,好吃!这和土豆一样?"朱襄道:"差不多,不过土豆能做主粮,这个不可以,只能当一盘菜。"他说了红薯的优劣处。"农人很聪明,他们会在种植后自己选择适合的作物。我只需要把这种作物推广出去就行了。"朱襄道,"吴城的酒楼里可以上红薯相关的菜肴。"秦国腹地重农抑商十分严重,食肆管理很严格。但吴郡不一样,商业气息十分浓厚,已经出现了多座私人食肆,还有人买酒。因为吴郡粮食产量充足,朱襄没有禁止卖酒,只是对卖酒征收高额的税,以割豪商们的钱包。李牧三下两下吃完烤红薯后,用清水洗了一下手,道:"你把红薯的习性说明白些。"朱襄详细解释了红薯生长的环境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李牧道:"正适合南越。"朱襄笑道:"对。"南越多山地,水热条件好,后世也是红薯种植的大区。李牧道:"有了红薯,南越那片地也不算完全没有用处了。"李牧现在只是抢东西,没有真正攻城略地,因为用不上。除了几片小小的平原能建立城池,其他地方对秦国根本没用,占了也不能发展。李牧在南越练兵的时候,最主要做的事就是画地图,看哪里能修建城池。之后若是秦王要攻打百越,基本就是只管理城池,其他大片山地,秦国想管也管不了。其实一千多年后也是如此。那时虽然广东虽然已经是行省,但基本政令不出广州城。在南方大片地区都是如此,甚至四川也只是管理成都平原这一块,大部分山区地方都是真空地带。秦国想要占领百越,就首先要选好能管理的城池的地方,然后将自己的势力"钉"在这座城池里,就能达到统治的效果。如果有了红薯,就算平地很少的百越之地也能依托种植红薯养活人口,让秦国在平地上建立的城池能够持续存在。朱襄听着李牧一条一条说起自己对百越的规划,一边点头附和,一边给李牧倒水。李牧不仅有将才,也是相才。朱襄想,如果蔡泽实在是受不了太忙碌,非要回去养老,就把李牧推上去当秦相。至于蔺礼,嗯,他只能当个丞相。不过等政儿当秦王后,恐怕也不会再设立相国了。他们这群老东西还是乖乖退居二线,把未来给韩非和李斯这样的年轻人吧。明明比李斯和韩非大不了多少的朱襄,已经考虑退休的事。即使他离退休还早。......长平君率领两万守军大败项燕率领的南楚国十万大军的事,十几日后传遍了七国。举世震惊。项燕和南楚国发兵十万,对外号称二十万;广陵城秦军已经撤走一半,号称只剩下五千,其余都是广陵城现抓的壮丁。所以传到七国人耳中,就是楚国名将项燕以十倍兵力猛攻广陵城,却在围城第二日就被长平君击溃。得到战报的人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若是长平君带着两万人守住了广陵城,等到了李牧的回援,这还能理解。但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