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松茸火腿鸡 二更合一,232w营养液……(3 / 5)

得一脸满意的神情,心里酸透了。

在这个世界上,估计也只有长平君敢给秦王和太子吃残羹了。

偏偏秦王和太子还吃得十分满意?!残羹里煮的面片有什么好吃的?!膳夫不能理解。

每次秦王柱叹息膳夫手艺不如朱襄时,膳夫都很不能理解。

他为长平君帮手时,没见着长平君烹饪与他有什么不同。甚至长平君对火候和刀工的把握远远不如他,有时候还会一个走神把肉炒干,或者把饼子烙糊边。

长平君就这么把过了火候的炒肉,和略微有点糊的饼子端上桌,秦王和太子仍旧闭眼夸美味。

膳夫一度怀疑,长平君是不是在菜肴中放了什么他看不到的美味调味料。

……

膳夫的抱怨不小心传了出去,秦王柱震怒,要惩罚膳夫。

朱襄劝说道:“他只是想要精进技艺,让君上吃到更美味的食物,不是嫉妒我。我又不是靠烹饪成为长平君,他怎会嫉妒我?”

秦王柱这才放过了膳夫。

膳夫对朱襄感恩戴德,备上厚礼向朱襄请教饭菜美味的秘诀。

朱襄哭笑不得:“你难道真的认为我烹饪的技艺比你高?我的厨艺并不及你,只是因为我是秦王晚辈,是太子友人,所以他们才夸奖我做的饭菜比旁人更好吃。就像是你为你父母做饭一样。”

膳夫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他是犯了什么浑要和长平君比厨艺?长平君就算蒸个没味道馍,秦王和太子也会闭着眼睛夸。

膳夫做的饭菜,和长平君亲手做的饭菜能一样吗?

他为了弥补错误,特意将他向长平君的请教透露出去,试图证明自己真的没有嫉妒长平君,而是真心想精进厨艺。

但此话传出去之后,就变成朱襄炫耀自己与秦王、太子关系亲密,视自己为秦王、太子家人。

于是很快就有人弹劾朱襄狂妄,不识尊卑。

秦王柱淡淡道:“炫耀?事实而已,何为炫耀?朱襄就是寡人子侄。”然后让人把弹劾朱襄的人架了出去,直接免官。

子楚根本懒得理睬在他面前挑拨离间的人。

朱襄在咸阳待的时间不长,很快就要南下,以备战吴郡夏收。

吴郡的春耕在朱襄离开吴郡时,已经提前安排好了。但夏收夏种太过重要,朱襄不放心。

他不每日抓紧时间与朱襄讨论政务和学问,和这些人耍嘴皮子?

要斗心眼,等朱襄离开之后,他再与这些人慢慢斗。

立春时,朱襄掐了椿芽,给秦王柱做了一顿椿芽炸鸡后,在秦王柱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离开了咸阳宫。

子楚再次假公济私,借口出差,一直将朱襄送到了汉水渡口。

朱襄离开前不断叮嘱,让子楚保重身体。

子楚好脾气地应了:“你也要保重身体。”

朱襄撸起袖子,露出自己漂亮的肌肉线条,鄙视道:“你和我说这个?”

子楚脾气好不起来了:“滚吧!别回来了!”

“那可不行。”船离开了渡口,朱襄站在渐行渐远的船头对着子楚得意地笑,“下次我们比一比,看看你的身体是不是更瘦弱了。”

子楚骂道:“滚!”

朱襄乘坐的船渐渐消失在了子楚的视线中。

子楚用袖子擦了一下被风沙迷住的眼睛。待放下袖子时,他便回到了那个心机深沉的秦太子模样。

他该与那些陷害朱襄的人算算账了。

……

朱襄在船上的时候,还在整理荀子的书籍。

荀子让弟子抄了很多份,让朱襄带走了一份,让朱襄好好整理,阅读并写理解。

荀子还收集了咸阳学宫其他学者的思想,让朱襄一并阅读并写理解,最好是骂人的理解。

朱襄无奈。

难道自己写了骂人的文章之后,荀子会发给其他学者?还是别了吧,自己又不是真正的儒家弟子,真的不好意思骂人。

朱襄这时候倒是忘记,自己连荀子都骂了。

“果然开始轻实务,重道德了。”朱襄叹气,“对如今的士子而言,在入学前便已经习得君子六艺,所以我定下的算术等课程,他们确实可以自学。所以咸阳学宫的老师们认为规正道德更重要,也情有可原。”

但只是情有可原,朱襄并不认可。

朱襄此次与秦王和子楚私下商谈,说起了自己对官吏培养的担忧,并将自己后世那些只注重经义,不通庶务的反面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