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1 章 番外四(3 / 4)

,嬴政的心情变好。

他心情好后,冷静地思索了扶苏的劝谏。

秦始皇不是第一次被儒家下脸面了,所以这次他其实是借由方士,狠狠出一口气。

但他之前一直忍着这群儒士,就是为了天下安定,不得不忍。

秦国的士人不够多,不能覆盖六国的土地。秦始皇当然知道,现在六国到县一级的管理几乎失调,甚至有些偏远的郡都与秦貌和形离。

所以秦始皇才会强撑着年年巡游天下。

即使修了驰道,马车也十分颠簸。一日下来,秦始皇的骨头都快被抖散架了。

这样的日子,他过了十年。

天下士人如今以儒士众多,他专门设置“博士”一职,就是试图收复儒士为己用。所以他才忍,一直忍。

也正是如此,扶苏劝谏他继续忍耐时,他才怒不可遏。

他忍得还不够多吗?!

也正是如此,扶苏的劝谏令他寒心。

你总是秉承着忠臣那一套,可还想过我是你父?父被辱,你怎能冷静地只谈国事?

嬴政最喜欢的儿子是生母并非六国贵女,而是俘虏的胡女,所以没有继承权的少子胡亥。

可能正因为他没想过让胡亥继位,没有好好培养胡亥的政治能力,所以这个孩子非常天真淳朴,只把他当父,而不是当君。

虽然胡亥莽撞了些,但看着那些被他培养得十分有政治素养的合格秦公子,嬴政有时候更愿意与稍显愚蠢和稚嫩的胡亥相处。

他与胡亥的相处只有私情,没有国事。

扶苏是他寄予希望的长子,也是他命人将扶苏培养成这勇猛刚毅,大公无私的模样。

但现在,他厌了。

嬴政意兴阑珊。

或许是他已经快五十岁,或许是他已经在旅途上颠簸了十年都未曾休息。现在他起了逃避的心思。

他逃到了自己的梦境中,看着梦境中的自己一日一日地长大,变得越来越优秀。

梦境中年幼的自己似乎能从自己的“身体”处读取自己的记忆,他以自己为师,贪婪地学习为王为君的知识,谈吐越来越成熟,那清明的双眸不似孩童。

但年幼的自己也有烦恼。

因为回到现实中,年幼的自己的言行就会退回身体该有的年龄,变得……咳,有点不太聪明。

从梦境中学到的言行,让表现得不太聪明的年幼的自己显得很古怪,遭到了许多人下人议论。

但嬴政不认为这是问题。

他少年时在赵国过得也不好,许多人都鄙夷厌恶他,但他还是撑了过来。

就算自己不怪异,经历了长平之战和邯郸之围的赵人也深深厌恶自己。所以自己再怪异一些,境遇也不会再差了。

而这个年幼的自己能学习成年秦始皇的“记忆”,

✾(),

这个年幼的自己,将来可能不会成长为自己。

那么,这是他连接到了过去,还是另一个世界的自己?

他首先排除了过去。因为他的心中没有这一段记忆。

一月过去,那边三百天过去。

近两月过去,那边幼年嬴政的父亲居然提前离开了邯郸。

嬴政从幼年嬴政的记忆中愕然窥见,这时长平之战居然还没开始,自己居然提前出生,而君父也提前离开了邯郸。

这果然是另一个世界?

嬴政正感慨,这个幼年嬴政比自己早出生几年,就能早几年继位,能少被吕不韦和……和母亲与母亲的男宠压制几年,年幼的自己又一次哭着来到了梦境。

自父亲离开后,年幼的嬴政就常常哭泣。

因他奇怪的言行,母亲也开始厌恶他。

母亲的厌恶,让本来就厌恶和害怕他,认为他被脏东西附身的下人变本加厉地欺辱他。

若不是能接收梦境中已经成年的自己的记忆,学到保护自己和寻找食物的知识,他恐怕要夭折了。

嬴政冷眼等着这些下人被惩罚。

他记得君父说过,君父虽离开了邯郸,但在母亲身边一直有眼线。否则君父怎么会一眼肯定阔别了九年的自己就是他的儿子,不是别的人冒充?

吕不韦也一定会派人看着母亲。

若自己死了,吕不韦的投资就白费了一半。这个贪心的商人,可不是只贪一个秦王的富贵。

待君父和吕不韦得知这件事,就会派人来惩罚这些下人,换一批听话的奴仆好好养育自己。

母亲也会被敲打,明白自己是她未来荣华富贵的依仗。她必须好好养育自己,